叶清着急回去找人做蚊香,“白叔,吃饭不着急,我先回去安排做蚊香,等赚了钱,我们再一起吃饭。”
白应田也着急拿到蚊香,同意了叶清的说法。
叶清和叶老大在城里买了五百斤糯米,然后马不停蹄的往家赶。
叶老大先去家里放糯米,叶清去了里正家,让里正帮着给村里人说,他家要收晒干的艾叶。
还有就是要买一块地,就是酒坊旁边,她要在那里建一个蚊香作坊。
里正答应的痛快,让儿子敲响铜锣,召集村里人开会。
里正说完收艾草,又和叶清把地量好,下午从衙门里拿回来地契。
醉香坊已经走上正轨,叶清把铁头喊来建作坊。
这次时间紧,先把院墙拉起来,在建几排亭子,四面空着还凉快,等今年忙完,再重新盖房。
叶清又去叶老二家定了几个操作台,样式不用太好看,只要桌面平整就行。
叶老二去作坊里看过亭子的宽度,预留好两边的空间,算出来桌子的宽度,回去加班加点的做桌子。
现在太阳大,割回来的艾草,一天的功夫就能晒好。
叶老大又去买了四个石磨,放到作坊里,上面建了亭子,刮风下雨都不耽误干活。
整个作坊的亭子,连在一块,就算是下雨,也不会弄湿鞋子。
除了这些亭子,还建了三间屋子,一间拌料,其他人进不来,秘方就不会被偷。
另外两间留着当账房,开会商量事情都可以在里面。
把房子的事情交给铁头,她就不管了。
叶三叔一直做着生意,她请三叔帮着自己收艾叶。晒干的艾叶,一文钱两斤,大量收购。
叶三叔收一文钱几斤,她就不管了。
叶三叔答应的痛快,他每天都要去各个村里,多收一样艾草不耽误工夫。
再说艾草到处都是,一个孩子都能割几十斤,晒干也有十几斤,一天能赚几文钱,攒两天能买斤肉吃。
村里的木炭也不多,只有一百多斤。
叶清找了里正,帮着开了两窑,烧出来的木炭,她全买了。
全村都忙碌起来,小孩子读完书就去割艾草,大人们忙完地里的活,也会割点艾草背回家。
山上开窑,也用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