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绝对不是个好人。
如果抱着追求励志的心态阅读《月亮与六便士》,三观必崩。
陆时看看讲台下,
学生们似乎都认可了他的观点。
他便开启后面的话题:“接下来,我们还是讲世俗认知。其实,《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不算离经叛道,至少,比起我的其他书不算。”
因为人本主义出现,一种思想开始传播:
人最主要甚至只需要对自己负责。
所以,生活不是一种发现、而是一种发明,没有统一、正确的生活方式,
发明自己喜欢的、独特的才最重要。
只要对人本主义有一定接触,就能大致了解《月亮与六便士》的表达,不至于觉得多么夸张。
詹姆斯打趣道:“确实。要我说,还是《狩猎》最离谱。”
这话引得哄堂大笑。
学生们也开始讨论了,
“怎么想都是《蝇王》更过分吧?把一群孩子关在岛上相互厮杀,这是什么恶趣味?”
“我倒觉得《洛丽塔》……”
“对对对!还得是《洛丽塔》!那部小说的未删减部分相当精彩。”
<divclass="contentadv">“Shiit!正研究文学呢,你能不能正经点儿?”
……
现场十分混乱。
大家都在讨论童真三部曲。
比起思特里克兰德的人渣行为,孩童之恶确实给人的冲击更大。
不只20世纪,
就算现代,大部分人也更不能接受后者。
这便是世俗认知。
陆时双手下压,
“好了,各位聊了这么多,说明世俗认知和文学创作之间确实存在冲突。”
下面的学生不由得面面相觑,
因为陆时写得太好了,
他们都觉得,那甚至不是单纯的创作,简直像根据真人真事进行的归纳改编。
有人吐槽:“儿童文学这么写,确实有问题。”
他们真把童真三部曲当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