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奖也是如此,被提名的几十人都是国内的人。
说实话,这就有些搞笑了。
“搞笑吗?不是一贯如此嘛!”苏哲说,“想想去年,在《自然》上发了特刊,想着能够拿诺贝尔物理学奖,很兴奋,可现在想想,啥感觉都没有了。”
那时候,大家都把能在《科学》、《自然》上发表论文和在国外拿大奖看的很重。
可不到一年时间,大家的感官和认识全都变了。
现在,没谁觉得在国外发论文是一种荣誉了。
国内的科学工作者发论文的首选是国内的期刊,至于国外的期刊,国内的科学工作者基本上是不考虑的。
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发中文论文了。
再有就是,国内的研究项目和基础研究普遍超过了国外。
简单点说,国外和国内在科学技术上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代差。
再加上政策的原因,也就没有谁愿意在外刊上发表论文了。
国外大奖也是如此。
放以前,像什么诺贝尔奖、沃尔夫奖等等大奖,那是国内科学工作者梦寐以求的。
可现在,国内的科学工作者多这些大奖没啥感觉了。
就像诺贝尔奖。
放过去,只要国内有人被提名,那国内的媒体那是争相报道。
但现在,媒体也不报道了,关注的人也不多了。
就现在,国内媒体关注的是月球开发、登陆火星、国内有那些科学技术获得了突破、啥时候能够用上清洁、便宜的能源等等。
对于国外发生了什么,国内很少人去关注这些。
“是的!是的!”范晓明说道,“现在国内谁还在乎国外的那些期刊和国外的那些大奖,按照网络上说的,让他们自己玩去吧!我们要忙着开发太阳系,没时间理会他们。”
他说的一点的不夸张。
就他知道提名的事,还是因为收到了诺贝尔奖官方所发的邮件,不然他根本不会去关注这些。
真要说起来,国内之所以不在乎国外的期刊和奖项,也就这半年的事。
他还清楚的记得,去年苏哲在《自然》发表论文后,可是引起了轰动。
那时候,国外的期刊和大奖在国内的科学工作者的心中还是高高在上的。
可是在发生两颗小行星撞击事件后,风向就开始变了。
那时,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了ss-防御系统的存在。
这时候,所有人都知道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东方的雄狮站起来了,且是不可战胜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