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条光束通道之所以这么繁忙,一是的确有这些需求,最为重要的是这四条光束通道使用的能源不是由地面提供的,而是由远在水星轨道上的太阳能收集站提供的。
……
八月五号晚上七点。
测试机场,一百零二位身穿装甲型太空服的人员正在排队进入蓝雀号飞碟。
这一百零二人中,其中一百人驻留月球永久性基地的人员,剩下的两人分别是苏哲和范晓明。
两人这次过去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参观月球建造的永久性基地。
一段时间后,一百零二人全部进入了蓝雀号飞碟。
在确认无误后,蓝雀号飞碟主发动机启动,其缓缓地升空。
进入光束通道后,蓝雀号飞碟开始加速。
当然了,其加速度为一点二个G。
正在光束通道飞行的蓝雀号飞碟中,苏哲和范晓明两人坐在相邻的座位。
这次前往月球的人数是一百零二人,但蓝雀号飞碟内部有着八百个座位,所以整个飞碟内部看起来空荡荡的。
相对苏哲和范晓明两人来说,他们是第二次上月球了,两人没啥可激动的,和坐飞机没啥区别。
可其他一百人就不同了。
这些人紧张、兴奋,他们虽说也参加了月球永久性基地的建造,对其了如指掌,可他们是通过远程控制人形仿生机器人参与的,他们本人这是第一次登月。
“苏哲!你听说了吗?国外的什么诺贝尔奖、沃尔夫奖、克霄夫特奖等等一些大奖提名的都是国内科学工作者,你说奇不奇怪?”范晓明说。
“奇怪吗?我觉得很正常,毕竟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中,国内的科学技术获得了爆发式的发展,国内科学工作者能够获得提名那是实至名归,是理所当然的。”苏哲说道。
“恩!这些我都知道,但和科学技术没啥相关性的也都提名了我们,比如说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文学奖,这就有些搞笑了。”范晓明说。
不说别的,就拿诺贝尔奖来说。
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
就这五项诺贝尔奖,其中前三者都提名国内的科学工作者,这能说的过去,毕竟实力、成就摆在那里。
就如物理学奖,提名的那些人中,苏哲、范晓明、包奇正三人发现的重光子,其获得的可能性最大。
生理学或医学奖,毫无悬念,宁长顺宁教授获得的可能性最大,毕竟其解决了肿瘤治疗的问题。
化学奖也是如此。
至于最后的文学奖及和平奖就有些搞笑了。
不仅提名的都是国内的人,且在提名的说明上那是大吹特吹。
如文学家奖,上百人被提名,可这些被提名的都是国内的作家。
和平奖也是如此,被提名的几十人都是国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