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很有才气之人。
丰坊比范钦大十四岁,在丰坊已经高中进士,意气风发去京城做官的时候,范钦还只是个中学生,在家里为前途埋头苦读。
早在范钦还是个小伙子的时候,就很仰慕丰坊的才华,羡慕万卷楼里的藏书,曾经登门希望丰坊允许他抄录其中自己喜欢的书籍。
丰坊对于这位爱书的晚辈也颇为赞许,同意了他的请求。
几十年后,范钦也退休回家,建起了自己的藏书室“东明草堂”,出于对丰坊的崇敬,特地请丰坊为自己的书屋写《藏书记》以示纪念。
此事见载于范家《天一阁辑录卷》中。
可见,称范钦为丰坊的粉丝也不为过。
丰家因为受嘉靖朝“大礼议事件”影响,先是丰坊的父亲丰熙,被贬黜到闽地一处防卫所,丰坊自己则先被降职,后被打发到金陵担任闲差。
灾祸接踵而至。
先是丰坊的父亲丰熙,客死他乡。
紧接着,丰家卷入另一场嘉靖年间比较严重的纷争——“争贡之役”,丰坊几个兄弟先后过世,丰家竟然只剩下老母亲一人,守着祖宅。
就在丰坊准备辞官回乡时,他唯一的儿子丰瑩因病去世——传承十六代的甬城丰家,一时间竟然面临“绝后”的忧患之中。丰坊不得不从远房旁支过继了一个儿子,来延续血脉。
压垮丰家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嘉靖四十一年,丰家万卷楼大火。
丰坊本人虽没有葬身大火,可楼内众多的珍贵碑帖藏书,抢救不及,付之一炬。
看着一片狼藉的藏书楼,看着先祖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化为灰烬,丰坊彻底崩溃。他将剩余的书籍和祖产卖给了范钦,自己寄居萧寺,最终客死僧舍,永生都没有再回甬城。
真真的无颜见列祖列宗!
范钦接手万卷楼的残书,再综合他自己几十年的东明草堂藏书,以丰家为鉴,终于建成今天的“天一阁”。
因此,在参观天一阁时,一定不要只看到范家贡献,还应该念叨几句甬城丰家。
毕竟,天一阁早期藏品中,三分之一是丰家保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尤其是天一阁的宋版书籍,几乎全出自于丰家万卷楼。
顺便说一句,丰坊还是当时有名的“作伪大家”。
跨过门槛,一步踏入范氏院落。
八十年代的天一阁,主体建筑依旧是范氏院落、天一阁宝书楼、东明草堂三大处,还没有后来的秦氏支祠、状元厅、麻将博物馆等建筑,因而,从一家博物馆的展出设置上来说,略显单薄。
不过,对于前来感受“文胜”的卢灿而言,已经足够——这种古朴,恰恰原味!
卢灿一走入院落,便懂了爷爷为什么喜欢天一阁。
实在是太雅静!太符合爷爷的格调!
这座江南园林式家族居所,几百年来并无多少改变,依旧一副传统文人所推崇的淡泊、恬然、宁静的文化氛围。房屋的布局错落有致,高轩低廊,井然有序,古朴而宁静;点点青苔,丛丛蒲草,肥叶瘦竹,很是典雅;粉墙黛瓦,给人留下一道道灰墙孤独地站立着,似乎在讲述着世事沧桑。
单论意境,这座范氏院落,已经是十足的江南文人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