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谊,我欲将诸葛亮带在身侧,令其参与军事。
待日后回了太原,再请卢大儒、蔡先生和文若教授其才学政治,胤谊意下如何?”
张与既然把人家孩子要过来,就不能随便扔到一边不管了。
最重要的是。
诸葛亮如今满打满算才十一岁,正是学东西的时候。
荀彧天天那么忙,不可能时时刻刻带着诸葛亮。
蔡邕有才华,但政治上就不好说了。
而卢植年纪也不小了。
要是这时候把诸葛亮送回太原,搞不好反而耽误了。
当然,若是落在孔融手里,可能更麻烦。
也正是因此。
张与深思熟虑之后,才决定把诸葛亮带在身边。
不是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吗?
那干脆让诸葛亮直接参政好了,学到的东西至少实用啊!
话落,诸葛玄稍一犹豫,也立刻同意了。
一个是手无实权,年纪尚小的天子。
一个是炙手可热,权势滔天的重臣。
该怎么选,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见说服了诸葛玄,张与心头大石放下了一块。
正好,两人该谈的,也谈得差不多了。
张与便顺势提出,想去看看诸葛亮,还玩笑道:
“也不能什么事情,都让胤谊说了算。
既然事关令侄,我们也得去问问他的想法才是啊!
万一他不愿意,我们也不能强迫他不是?”
张与本也只是开了个玩笑。
却不想。
诸葛玄闻言,却回了句耐人寻味的话:
“我要是不答应,说不准亮儿才不情愿呢!”
听到这,张与也来了兴致,拉着诸葛玄就往外走。
路过偏厅,张与也没忘招呼马超和太史慈一起去。
一行四人直奔诸葛亮所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