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宗全属于过继,他的皇考应该是先帝。
但是他偏偏在祭奠生父的时候,要尊称皇考。
这一点,太后一党,肯定不能答应。
赵宗全这么做,其实就是逼百官站队。
不过这些和袁文绍没有关系,他来飞云庄暂住,就是不想站队。
按道理来说,他应该站队支持赵宗全的。
但是仁宗皇帝待他不薄,赵宗全这种做法,本身也不对。
虽然他明白,赵宗全这么做只是找个借口逼百官站队,并没有想真的追封先濮王为皇考。
但是对于赵宗全的这种做法他还是很不认同。
就是寻常百姓人家,也知道过继后就和生父没有关系了,甚至不同姓的还要改姓。
赵宗全继承的可是江上,虽说这只是赵宗全争权的借口,可见他心里对仁宗皇帝并不感恩。
袁文绍阻止不了,为了自己一家老小,也不敢站队太后,干脆不掺和了。
张安那边得到袁文绍的吩咐,立马把调查的重点放在小秦氏身上。
然而仔细调查了几天并没有发现丝毫线索,好像这件事和小秦氏没有任何关系。
袁文绍得知后,眉头紧锁,若说不是小秦氏做的,他实在想不到别人了。
不过一想到小秦氏能把顾家父子三人耍的团团转,短时间找不到线索倒也正常。
想到这里,袁文绍吩咐张安继续盯着顾家。
只要是小秦氏做的,不可能一点线索没有。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消息瞬间压过了袁文绍和明兰的谣言。
上次韩大相公提议追封先濮王,赵宗全让韩大相公和各位相公一起拟定关于先濮封号和称呼问题。
再次早朝的时候,韩大相公当朝奏报了对先濮王和王妃的封号和称呼。
开始太后也没在意,左右不过是追封,就算赵宗全封的高了一点,她也没打算阻止,反正人都死了,而且毕竟是赵宗全的生父生母。
韩章拟定的封号确实很重,先濮王原本是郡王,被追封为亲王。
这一点太后早有预料,并没有说什么。
然而韩章竟然提议让官家尊称先濮王为皇考,追封先帝为皇伯。
这让太后瞬间坐不住了,直接从后面的帘子出来,指着韩章骂,把韩章骂的狗血淋头。
不仅是太后,其实就连朝中许多官员,也觉得赵宗全此举不妥。
然而许多人都猜出了赵宗全的用意,只能沉默。
毕竟太后始终都是要还政给官家的,加上这件事还是韩大相公提出来的,他们哪里敢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