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人放心,我晓得的。”王大娘子说道。
盛紘和袁文绍两人冲老太太行了一礼,离开了寿安堂。
“庄学究虽然没有中举,但是在教书育人上却很有一套。没半个月便会小考一次,出个策论题,让他们发抒己见,然后在做出指点。”
路上,盛紘笑着向袁文绍介绍道。
袁文绍虽然没有参加过科举,也知道会试的时候,文章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反而是策论。
能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会试资格的,文章再差也差不到哪去。
而策论就不同了,一般策论题目,都是和当下时局有关。
中榜以后,一甲进士还会参加殿试,官家亲自出策论题,让他们奏对,选出状元榜眼探花。
因此策论题,不仅会试重要,考中后依然十分重要。
两人来到学堂外,并没有进入,只听里面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再有月余便是会试了,今日我便以这本孔子家语为蓝本,随便翻开一页指一句,便以此为题,进行策论。”
庄学究说完,闭上眼睛,翻开书籍,手指点在书籍上,睁开了眼睛。
当看到手指所点那一句,呵呵一笑,说道:“倒是应景。”
“诸位听好了,今日的策论题目是:立嫡长乎,立贤能乎,熟佳?”
<divclass="contentadv">庄学究念完题目,整个学堂都安静了下来。
这道题目不仅是应景,还十分敏感。
现在正值立储的关键时候,有的说邕王年长,也有人说兖王强干。
在场的都是官宦人家勋爵子弟,自然明白私底下讨论这个,乃是大忌。
外面的盛紘听到这个题目,也是脸色一变,低声道:“怎么能出这样的题目。”
袁文绍看了他一眼,心里暗道:“你要不是听了明兰的那一番话,怕是命能不能保住都不知道呢。”
“岳父勿急,屋内的都知道轻重,不会乱说的。而且官家现在对立邕王还是兖王为储君,一直摇摆不定。这次殿试,或许真会出这样的题目,提前有个准备也是好的。”袁文绍说道。
“可是,这要是传出去…”
盛紘的担心袁文绍自然清楚,笑道:“现在外面议论的也不少,也没见官家问罪。再说了,这只是立长立贤之论,又没有提到邕王和兖王,无事的。”
盛紘闻言,虽然还有些担心,却也打消了进去阻止的想法。
正在这时,屋内传来长柏的声音:“先生,此题目怕是不妥吧?”
“不妨不妨,如今京城里,茶馆酒肆,哪里不在议论这个,关起门来,说上几句,不妨事的。只要你们不相互泄露出去就是。”庄学究笑道。
顾廷烨向来无所顾忌,就连官家所厌恶的杨无端,他都敢私底下鸣不平,现在听庄学究这么说,便第一个开口说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