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知道今年冬天,会不会更冷。
因此如果不能在冬天来临前,赶制出充足的御寒羊毛衣,将会有大量的灾民被冻死,到时候,之前的救灾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功亏一篑。
这是朝廷绝不愿意见到的场景。
随着灾情彻底过去,有官员在早朝上提议,大明新立,急需人才,建议重开科举取士。
朱元璋本就有此意,不过他并未立马答应,而是说此事再议。
不过了解朱元璋秉性的大臣,都知道这件事可以说已经是铁板钉钉了。
一些人甚至已经在暗中,悄摸摸谋划起来。
一场科举,背后牵扯的利益实在是太大。
朱标则是直接跑到了扬州。
如今他不知不觉间,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遇事不决,就去扬州。
好在如今的扬州,不是以前那个“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风月之都。
不然他太子的贤名,多少会受些影响。
到了扬州后。
朱标这次恰好碰到了王月悯,有些好奇,不过也没在意。
这次王月悯是给扬州公立小学的孩子们送甜点来的。
杨宪心里暗暗吐槽道,像她这样隔三差五就来送甜点,非得把这些孩子的牙齿给吃坏了不可。
看来是得给自己这个合作伙伴找些新的事情做做,让她忙起来了。
朱标朝王月悯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之后便是和杨宪一起回扬州府衙。
二人先是闲聊了一会儿。
聊了聊这些日子京城发生的一些趣事,比如前些日子,在大本堂他二弟,背书没背出来,被负责教书的李先生正打着手板呢,他和朱元璋在外面视察恰好见到了这一幕,气得朱元璋吹胡子瞪眼。
“这老匹夫,怎么又打老子儿子了。”
讲到这事,朱标仿佛又想起了当时的场景,脸上笑容差点又绷不住了。
就这样,从教书,又顺理成章地聊到了科举。
祝兄弟们中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