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笑着点了点头,开口道:“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很多,首先臣问一句殿下,我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有一些军户,他们的下一代不想当兵呢。”
“这个自然。”朱标开口回道。
除非是真的吃不起饭了,不然谁愿意干这种把脑袋别在裤腰带的活计。
这点所有人都知道,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元璋和刘伯温才搞出了如今的户籍制度,用来解决兵源问题。
杨宪的话把朱标彻底搞胡涂了。
杨宪开口道:“殿下,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确定一点,那就是大明究竟需要多少士兵。只要确定了这一点,然后就想办法把士兵数量维持在这个承受区间之内即可。”
在杨宪看来,随着大明科技渐次走高,士兵贵在精,而不在多。
朱标开始有些听明白杨宪想说的了,也就是说,军户后代不必要强制他一定当兵。
将大明士兵数量维持在一定区间内,这样一来也不会拖垮朝廷的财政。
可对此朱标还是有些担心,开口道:“杨卿,如果这个口子一开,会不会出现大量军户后代不想当兵的情况,这样一来,朝廷兵源将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杨宪轻轻摇了摇头,笑道。“只要士兵军人的待遇够高,又何愁没人愿意当兵。”
“殿下的目光可以看得更远一点,到时候完全可以将征兵范围扩大到全国。”
朱标开口问道:“杨卿是打算采用募兵制?”
按杨宪所说的,征兵范围扩大到全国的话,就是募兵制。
而对于募兵制,朱标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没底的。
这其中最为主要的事就是“怂宋”的前车之鉴。
当然募兵制也有过辉煌的时候。
募兵制起源于吴起变法,而募兵制的巅峰,就是那名震天下的魏武卒!
其中最亮眼的战绩,就是五万魏武卒把五十万秦军给暴揍了一顿。
但是当时荀子就发现了魏武卒最为致命的弱点,就是魏武卒选拔的条件过于严苛。
选拔选拔,你无论如何,是不可能从一群人里头选出来一群超人的。
因此只会有一时的魏武卒,不会有永世的魏武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