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逃兵,自然是因为这些士兵们过得不好,心里受委屈了。
<divclass="contentadv">军队改革思路其实和杨宪之前教育改革,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
朱标豁然开朗,开口道:“还请杨卿细说。”
杨宪开口道:“其一便是产权明细,分到各军户手头的军田,所有权归朝廷,使用权就彻底交给他们。除了不能买卖外,他们可以自己耕种,也可以安排自己的亲属来耕种,耕种所得朝廷拿走一成,剩下九成全都属于军户自己。”
按照现有规定,屯地的屯军由于老去或者调迁或者事故等原因不能够耕种了,必须将军田交还给朝廷。而且因屯田隶属官家,粮食征收数额很高,规定每位屯军除了留正粮十二石食用外,还需要交纳余粮十二石给所属卫、所的军官,作为俸粮。
由此可见,军屯是有着很明显的经济强制特征的,剥削很重。
可以说按照原本规定,这些军士除了自己口粮外,其余产出那是全都要被朝廷给拿走的。
而现在杨宪留了九成给军户。
那上交的二成,等于是租田的费用和税收的总和。
这样一来,单论收入的话,军户就要比外头的农户要高很多。
提高一个职业社会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它的经济地位。
因为两者是密切相关的。
以前大明的军户就是一群没有田产,给自己百户、千户的免费长工而已。
“杨卿的方法是好,可这样一来,朝廷在军队上就要额外投入大量的财政。”朱标开口道。
杨宪开口笑道:“能够花钱解决的事情,都不是事情。还有殿下不会真的以为,凭借卫所制度,靠着这些军田,就真的能一直养活大明的军队了吧。”
老朱最得意的“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这件事,终究只是一种理想。
即便是后世,世界各国军费占GDP的平均比例也在2%以上。(我国23年是1。32%)
别看2%小,要知道GDP可不是国家的财政收入,而是这个国家国民一年内劳动创造的财富总和,其中包括商品和劳务。
杨宪接着开口说道:“如今全国各地卫所,确实都有不少田产,可过个几十年之后呢?”
“一个军户生了五六个儿子,等他们长大了,难道你还指望他们能吃一个人的饭吗,是不是要继续分军田。”
“只要军户的人口数量增长的够快,就可以达成撑爆卫所制度所需要的人口极限。”
“如果不继续分军田,那些百户、千户们到最后,是不是就只能去喝下面那些军户的血了?”
“因此指望不花钱养军队,不现实。至于说如果军队缺粮的话,很好解决,朝廷出钱再从那些军户手中把多余的粮食买回来就行了”
听了杨宪的话,朱标眉头皱更深了,他开口问道:“可即便如此,可军田的总数量还是没有变,因此杨卿所说的,当军户人口数量增到一定程度时,将会撑爆此卫所制度所需人口极限的这一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杨宪笑着点了点头,开口道:“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很多,首先臣问一句殿下,我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有一些军户,他们的下一代不想当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