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头的洋葱,他记得很清楚,是大秦灭亡之后传入的。至于向日葵,这么陌生的名字,肯定不是大秦的东西。
桥松自信地选择了丙和己。
下一题填空。
23、图片1种植的农作物是_,图片2种植的农作物是_。
桥松:呵,朕可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合格的皇帝怎么能五谷不分?
桥松定睛一看。
两张黑咕隆咚的图片,只能勉强看出植物的外貌。但因为是古墓里出土的谷穗,还真不如实物好分辨。
最糟糕的是,桥松好不容易分辨出来,认出一个是黍一个是菽。
菽还好,他记得现代的名字是大豆。那个黍现在叫什么来着?
桥松犹豫着填了小米,觉得不对,划掉又填了大米。还是觉得不太对劲,大米应该是稻,最后又填回了小
米。
接着是材料题。
31、材料“民生多艰,吾不忍闻!”
问题1这句话是谁说的?
问题2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桥松:终于有个朕有把握的了!
桥松立刻在第一问下头写下他爹的大名。
这句话是当年大秦雪灾,他幼年的亲爹做戏假装自己很仁爱庶民,然后史官添油加醋记下的。
原话其实不是他爹说的,但是史官在起居录里写他爹是这么说的。那就只能回答他爹的名字,总不能写史菅的大名上去。
不,严格来说起居录里也没这么记。
那个起居录后人压根找不到,只是他爹在祖父的传记里提过一嘴而已,说自己小时候发生了什么、史官又是怎么记载的。
毕竟这都是另一个位面的事情了,桥松也是死后才知道他父亲和他祖父居然是重生的,还一直瞒着他。
现代人找不到记载了这段的起居录,都以为是因故丢失了,没多想。还把这段列入了教材,根本没人怀疑过《始皇帝传》里掺了假。
桥松看向第二问。
这话提现了他爹什么思想感情,还能体现什么?政治生物的作秀呗。
桥松想着后世人都看过祖父的传记了,肯定看见了史官记录他爹说这段话的前因后果。
于是照实回答:
「体现了太子从小就精于作秀、擅长收买人心,会利用一切机会塑造自己的仁爱形象。」
桥松:写试卷还能损我爹一把,快乐。
再看下一题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