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如履薄冰 煌未央 > 第373章 真这么搞(第4页)

第373章 真这么搞(第4页)

这绝非危言耸听!

短短百十年前的战国之时,整个华夏文明思想界,基本都是被两个分庭抗礼的学派瓜分殆尽的!

——凡天下之学,非杨即墨!

这里的杨,指的是杨朱;

墨,自然是墨家。

彼时,全天下的文人、学士,每一百个人里,都能有四十八、九个杨朱门徒,以及同等数量的墨家子弟。

余下三二名额,才轮得到彼时还稚嫩无比的儒、法、农、名、黄老、阴阳、等诸子百家余下各家去争夺。

再看现在,不过百年光景,杨朱何在?

墨学何在?

答案是:提倡‘杨朱唯我,不以物累’之极端自私自利注意的杨朱学,在历史的长河中迅速泯灭,并被列为了整个华夏文明公认的‘禁学’。

有传闻,项羽当年火烧秦咸阳宫之后,萧相国在石渠阁的废墟中,整理出了一卷《杨朱》残卷;

据说这卷残卷,最终落到了太祖刘邦手中,并被刘邦暗地里奉为老刘家一脉单穿的帝王指南。

从刘邦,以及老刘家后来的历代皇帝的表现来看,这种说法还真未必就是空穴来风。

如果这个说法是真的,那很显然:除了孝惠皇帝之外,每一位汉天子,都对那卷《杨朱》残卷颇有心得。

——包括太祖刘邦;

包括吕太后;

甚至包括那位血气方刚,能在七岁的年纪,喊出‘吾未壮,壮则为变’的前少帝刘恭,都未必不曾瞻仰到那卷《杨朱》残卷中,所提倡的极端利己主义。

单从老刘家的历代天子,至今都不曾有一人透露,甚至是不曾胆敢透露那卷残卷的存在,便不难发现华夏文明主流舆论,对杨朱学的感官如何。

——那就不是人该学的玩意儿!

——通篇说的都是畜生话!

与之相反,提倡极致利他主义的墨学,却也同样没能避免被时代淘汰的命运。

虽然没有像杨朱那般,彻彻底底断了传承,甚至还被列为潜规则下的‘禁学’,但距离失传,也相差无多了。

杨朱、墨家的兴衰,无疑带给了儒家很多思考。

而最终得出的结论当中,最直击要害的一项便是:学说这个东西,只要失去掌权者——尤其是帝王的支持,那他的衰败、消失,不过须臾之间!

杨朱利己,帝王担心‘杨朱即在,民风不存’,于是杨朱消亡;

墨家利他,帝王又担心墨家过于先进的思想,会动摇封建王权的统治根基,于是墨家也迅速消失在了天地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