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灯火通明。
文宗皇帝赵衍拿着那薄薄几页策论,初时只是随意翻阅,目光带着几分审视和或许连自己都未察觉的期待。
然而,随着目光逐行扫过那些虽字迹略显稚嫩、甚至有些语句还需推敲。
但其内核却无比清晰锐利的条陈,他的神色渐渐变了。
先是惊讶,眉头微微挑起;继而是不敢置信,身体不自觉地坐直了些。
到最后,已是毫不掩饰的惊喜与震撼!
他反复看了两遍,尤其是“糊名誊录”、“分级考试以策论为主”、“工学并举、技优则仕”等几条,手指甚至因为激动而微微用力,捏得纸张边缘都有些发皱。
这……这真是小九那个整天只想着吃喝玩乐、被太傅评为“朽木”的小子写出来的?
虽然还有些粗糙,许多细节亟待完善,推行更需循序渐进、逐年增改。
但其核心策略与方法,却如同利剑,直指当下世家垄断官场、把持舆论的积弊核心!
若能持之以恒地实施下去,十年,二十年,必能从根本上扭转“只知世家、不知皇权”的局面。
将官员的选拔牢牢把握在帝王手中!不用受世家的掣肘。
他原本只是想逼一逼小九,顺便试探一下。万万没想到,竟是如此大的惊喜!这孩子脑子里,真有点石破天惊的东西!
“好!好!好!”
皇帝连说三个好字,声音中气十足,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抑制的兴奋。
“朕竟不知,小九还有如此见识!真是……真是天佑我大颂!”
赵庚旭本来正忐忑不安地站着,小眼神偷偷瞄着父皇的脸色。
听到这连声夸赞,顿时有点不好意思起来,小脸微红,扭捏了一下,小声道:
“也……也没有很好啦……是王瑾和李锐写得好,我只是嘴巴动一动,父皇您别夸了,再夸儿臣要飘起来了。”
皇帝被他这小模样逗乐了,朗声笑道:
“哈哈哈!该夸就得夸!
朕的儿子有如此大才,朕心甚慰!
你那两个伴读也不错,当赏!”
太子赵庚明在一旁心中也是惊叹不已,他知道小九时常有些奇思妙想。
但他从未想过,小九竟在治国大略上也有如此巧妙的想法。
“父皇所言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