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炯炯,两人焦灼的视线锁在了陆时身上。
居里夫人看着两人,
看那副模样,似乎在说:“你们不要再打了啦~”
这个三角关系,谁看了不头疼?
陆时不由得一阵恶寒,
他说:“居里教授,你一定听说过一句话,‘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的工作是表达,而读者的工作是理解,我不应该明确地给出答案。”
这并非陆时瞎扯。
以博纳科夫的《洛丽塔》为例,
小说最后,男主角亨伯特在狱中忏悔,大段大段的自白,
有的读者认为那是对洛丽塔坚定不移的爱;
而有的读者则认为那一段忏悔充满了虚伪和占有,是自我洗白的过程。
至于博纳科夫本人怎么想?
或许,他在创作时都没有定论。
陆时说道:“一部严肃的、现实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当作家赋予角色血肉和性格,赋予事件起因和逻辑,那么,故事就会不受控地运转、发展。”
皮埃尔皱眉,
“照你这么说的话,作者很容易被误解啊。”
陆时摊手,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当然,很多情况下,作者本人也不一定能理解自己的真实内心。他们……不,我还是只说自己吧,我的想法很简单,既然看到了,那就写出来呗~”
皮埃尔有些震惊,
“这么简单吗?”
陆时说:“我还能给出更简单的创作原因——赚钱。你知道的,我一直是畅销书作家,将销量和版税看得很重,就连严肃文学也会请人帮忙打广告,例如,俄国的尼古拉沙皇。”
听听!
这是人话吗?
如果尼古拉二世在场,一定被气得翻白眼儿。
学生们哈哈大笑。
陆时说道:“所以,朗之万先生,关于《动物庄园》的问题你有答案了?”
朗之万点头,
“看到了就创作,然后让角色和剧情自行发展。”
这哥们是懂举一反三的。
当然,陆时也不纯是忽悠,毕竟下面坐着的都是巴黎大学的学霸,很难忽悠得住。
他沉吟道:“所以说,我并不想讨论性善、性恶的问题,那对我来说太深奥、太哲学,已经超出了能力范围。我只是抛出来,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