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
同样地,萧伯纳也不见得喜欢自然主义。
可即便如此,仍然让很多人觉得被驳了面子。
他问:“陆,你准备从哪个方面进行创作?”
知识分子。
“原来,法院让步是帕西先生的功劳。”
克里默确实担心这个,
之前就听说萧伯纳和陆时是忘年交,彼此关系非常近,
若萧伯纳真的有心破坏,那肯定有影响。
既然已经融入,那么有些事就应该站出来。
在她六岁时,“已经显得像个女无赖”;
十岁时,“坏孩子竟像一个妇人,一摇三摆地在朗第耶的跟前走路,并且斜眼瞅着他,眼光里充满了邪气”;
十五岁时,“长得像一只小牛似的丰腴,皮肤十分洁白,嘴唇很红,两眼像两盏明灯,所有的男子都希望在她这盏明灯上点烟斗”。
陆时沉思,
“既然对方想聊童真,那我就陪他们耍一耍。”
就现在的大英,无论是学术圈、文学圈,又或者政治界,哪个不认识陆时?
“这帮人倒是挺聪明的。不敢从正面下手,反而要玩什么道德抹黑。”
《颠倒》。
德雷福斯案。
“啊这……”
<divclass="contentadv">陆时诧异,
可按照原来的时间线,如果左拉在1902年9月28日去世,那么他下葬蒙马特公墓将没有任何问题,
尽管民族主义分子组织骚扰,但送葬队伍仍然达到两万多人,甚至连德雷福斯也在其中。
所以,陆时完全可以什么都不做,历史的车轮会为左拉正名,而且用不了几年。
萧伯纳摊手,
“就是因为认识得久才跟你开玩笑。”
陆时无奈,
房间内又陷入寂静,
因为尼古拉二世的二傻子一样的操作,全世界的媒体都明白了一个道理:
想要下热搜,双方你来我往地打擂是绝对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