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佩尔高先生终究还是年轻。他写的那些个桥段,甚至不如180年前的《格列佛游记》值得推敲。”
陆时哑然,
经对方提醒,他才意识到格列佛游历的大人国、小人国、飞岛、巫人国、马国等离奇的国度,都带有强烈的乌托邦或反乌托邦色彩。
威尔斯轻咳一声,
“咳……两位,现在不是文学评论的时候。”
他看向陆时,
“陆教授,既然已经确定了题材,那你准备怎么创作?”
陆时的弹药库充足,
最著名的,当属反乌托邦小说三部曲:
《我们》、
《1984》、
《美丽新世界》。
随便一本拿出来,都能将佩尔高的《新法国》暴杀。
但这些书放在20世纪初合适吗?
先说《我们》,作者扎米亚京采用书信体,将小说用40篇日记构筑而成,
这种方式并不适合登报。
再说《1984》,奥威尔描绘了一个极权主义社会的形象,人民生活在普遍的监视中。
沙皇尼古拉二世:???
陆时真写这个,反乌托邦说不定会被当成现实主义批判。
最后说《美丽新世界》,
这本倒是真科幻了,但作为1932年的作品,赫胥黎使用了大量在当时有迹可循却在20世纪初还见不着影的黑科技,
例如,
电器控制智力、
化学药物调节情绪、
……
太多了!
改倒是能改,但过于耗时耗力。
而且,
“三部都是十多万字的长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