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聊了几句,话题绕了回去,
凡尔纳继续问:“陆教授,你还没回答我刚才的问题呢,为什么你会觉得《八十天环游地球》是科幻作品?”
文学评论家们认为,这部小说的主题很丰富,
漫游主题、侦探主题、爱情主题……
多种主题相互交叉、融合,让读者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部分。
甚至还有人在其中读出了人文主义思想,
就比如印度的那一段儿,凡尔纳借笔下人物之口,表达了对印度野蛮殉葬制度的愤慨;还有旧金山大会上福格挨打的一幕,讥讽了美国民主选举的混乱。
但是,这么多主题中,评论家们觉得唯独没有科幻。
陆时说:“科幻……诸位先生,你们觉得科幻是什么?”
此话引得众人沉思。
过了片刻,罗兰率先开口道:“科幻作品,应该像《海底两万里》那样,有许多神奇的科技。”
这话都用不着陆时反驳,
一旁的庞加莱摇摇头,
“罗曼,科幻的鼻祖作品是什么?”
他虽是数学家,却有极强的文学功底,所以问这种问题并不显得怪异。
罗兰回答:“应当是《弗兰肯斯坦》。”
萧伯纳自豪地说:“这是我们英国人的作品。”
《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的作品,这本书让她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
值得一提的是,她的丈夫名叫珀西·比希·雪莱,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那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庞加莱说:“《弗兰肯斯坦》中有许多未来的科技吗?”
罗曼微微皱眉,
“这……”
庞加莱说道:“虽然我不知道科幻小说该如何分类,但我可以很明确地说,《弗兰肯斯坦》立意相当深刻。”
陆时接过了话茬,
“没错,那本书的经典就在于探讨了人类和类人的伦理问题。”
庞加莱愣了愣,随即一拍手,激动道:“好!好一个‘人类和类人’!不愧是陆教授,总结得太好了。科幻小说不只是狂想,还可以往深度上发展。”
说着,庞加莱对陆时投去了崇拜的目光。
陆时难免有些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