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动”广告的饱和轰炸,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的。
随着广告在电视上播放的次数越来越多,从黄金时段到深夜重播,从丽的到无线。
“灯等灯等灯”的广告音!
伴随着那句铿锵有力的“脉动,为你注入超能量!”。
一遍又一遍地冲击着港岛市民的视听。
这种重复的、高强度的曝光,效果开始呈现出一种清晰的递进效应。
港岛中环一家普通的士多店。
老板陈伯正忙着清点刚送到的汽水和啤酒,冰柜里“脉动”原本堆得满满的货位,现在只剩下稀稀拉拉几瓶。
这瓶蓝汪汪、标签上印着闪电符号的“脉动”饮料,刚上市的那一段时间确实火了一阵。
那还是在去年年底。
借着程龙《醉拳》电影大火的光。
电影里,程龙练功间隙痛饮“脉动”的画面,让后生仔们争相模仿,电影散场后总有人拿着“脉动”瓶子出来,陈伯的店里也着实跟着热闹了小半个月。
但那时的“火”,更像是一阵风,刮过就散了。
《醉拳》的热度一降,后生仔们的新鲜劲一过,“脉动”的销量也就慢慢回落下来,虽然比刚上市时强些,但也只能算众多饮料里普普通通的一员,远没有现在这种“一上架就被抢光”的架势。
可这一次,陈伯隐隐觉得不一样了。
不是因为哪个明星,而是因为那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广告。
电视里放,电台里播,巴士上印,报纸上登。这声势,比《醉拳》那会儿大了不知多少倍!
而且广告里说的什么“牛磺酸”、“提神醒脑”、“告别加班困局”,听着就像那么回事。
看来,陈记这次是下了血本,铁了心要让大家记住这瓶“超能量”饮料了。
他琢磨着,这次“脉动”的火爆,恐怕不会像上次那样昙花一现了。
前段时间一天才卖几瓶,自从那铺天盖地的广告开始,这两天突然火了起来。
正忙着,一个穿着衬衫、打着领带,明显是附近写字楼上班族的年轻人快步走进店里,“阿伯,拿瓶‘脉动’!”
“好嘞,要几瓶?”陈伯麻利地打开冰柜。
“一瓶就好,试试看是不是真那么提神,今天开会开得头昏脑胀。”年轻人付了钱,拧开瓶盖边走边喝。
陈伯看着冰柜里仅剩的一瓶“脉动”,摇了摇头。
这已经是今天上午补进去的第三打了!
往常一天都卖不完一打!
这变化来得太快、太猛了。
广告播出的头两天,还只是零星有人来问、来买,多是抱着好奇试试的心态。
但从第三天开始,情况就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