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哐!哐!”
尖锐的铜锣声混杂着急促的脚步声,撕裂了保宁府城的宁静。
“要发大水了!”
“大帅有令!妇孺老弱立刻收拾细软,由甲长、里正带领,撤往北面蟠龙山!”
“青壮留下听候差遣!”
“快!快!快!”
一队队裹着红头巾的民兵正挨家挨户地砸门,扯着嗓子通知府城里的百姓。
恐慌如同潮水,瞬间淹没了城里的千家万户。
哭喊声、叫嚷声响成一片,人们扶老携幼,背着简单的包裹,跌跌撞撞地冲出家门,汇入街道上汹涌的人流。
万幸的是,在民兵们的引导下,逃难的人流虽然拥挤不堪,但却并未彻底崩溃,造成互相踩踏的惨剧。
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龙从北门蜿蜒而出,朝着蟠龙山上转移。
蟠龙山上,早已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数千名被紧急调来的士兵和民夫,正如同蚁群般劳作不息。
树林被成片成片砍倒,巨大的原木被削尖、打入地下,作为窝棚的骨架。
大块大块的空地在山间被开辟出来,士兵们挥舞着铁锹、镐头,平整土地,挖掘排水沟渠。
稍细些的树干就地被工匠们卸成板材,再配上临时征调来的大批草席、油布,搭建在了窝棚的骨架上,
一座座简陋却能遮风挡雨的避难窝棚,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在蟠龙山各处拔地而起。
与此同时,城东的冶铁司更是马力全开。
巨大的翻车在流水的推动下发出沉闷的轰鸣,带动着风箱和石碾。
炉火昼夜不息,汗流浃背的工匠们,正将一筐筐生石灰和碾好的碎瓷粉投入其中煅烧。
浓烟滚滚,热浪灼人。
一袋又一袋还带着余温的水泥粉末,被送至不远处的琉璃坊。
柴宇在此早已等候多时,他命人把水泥投入模具中搅拌成型,静置风干。
在搅拌水泥时,他还往里加入了不少熬得十分粘稠的糯米浆。
这是他从修筑坚固城池所用的“三合土”配方中得到的灵感。
糯米浆中的糖分和粘性物质,不仅能略微提高水泥的早期强度,而且还能在水泥成型初期形成一层薄膜,加速表面凝结。
虽然用处有限,但在争分夺秒的当下,水泥能更快一些成型就是好事。
城外不远处的江堤上,才是真正的战场。
浑浊的嘉陵江水咆哮着,水位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渐上涨,拍打着原本就不甚坚固的土堤,发出阵阵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