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拿九稳。
首先,裕王身为平虏东征大将军,代表天子抵御胡虏,其权力之大甚至超过蓟辽总督,任命一个蓟州总兵易如反掌。
其次,殷正茂在兵科做给事中已有十年,多次弹劾严党,深受徐玠、高供等人赏识。再者,他与张居正是同科进士,两人私交甚笃,且殷正茂精通兵法,对九边战备情况了如指掌。
最后有冯保和谢逊的协助,此次弹劾王忬一旦成功,蓟州总兵之职非他莫属,我等拿到的谍报是一月前的,说不定此时,他以上任总兵之职。”
此刻,徐渭和戚继光似乎是明白了什么,二人相视一眼,脸上都出现惊讶之色,前者率先发问:
“智敏先生,这殷正茂是宋国的暗子?”
泷捷没有隐瞒,点头笑道:
“殷正茂和泷某同属南直隶歙县人,而且还是上里村的近邻,打小他就跟着泷某读书,从情感上来说,我算是他半个兄长。”
徐渭嘴角一抽,忍不住开口:
“他那贪腐的习性究竟从何而来?走到哪儿贪到哪儿,在这方面,大明能与他相提并论的官员寥寥无几。”
“养实(殷正茂)是有这个毛病,这和他幼时家贫有很大关系。
可如今的大明,不贪腐的将领几乎无法带兵打仗这是共识。”泷捷虽然无奈,但还是替着辩解了一句。
闻言,戚继光客观地评价:
“明廷克扣军需粮草过于严重,将领若是没有生财之道,这兵根本带不下去,只是这殷正茂贪墨之名,的确有些过于响亮了。”
汪修齐轻咳两声,把话题重新拉了回来:
“殷正茂的私事暂且不谈,只要他成了蓟州总兵,那么整盘棋就算是活了。”
泷捷心有不甘,想了想,一连问出两个问题:
“殿下,之前您不是说,此次夺嫡之争,宋国不是战场上的主角儿吗?
此刻怎么又要拿出大量的银子去帮助明军守边了?
还有,你说这这盘棋,到底是怎么回事?”
“泷叔,稍安勿躁。”汪修齐按了按手,耐心解释道:
“假如裕王抵御鞑靼十个月,那么就要耗费六百万左右的银两,明廷自然拿不出这么多银两,可拿一半给宝顺号,应该还是能凑出来的。
宝顺号以此采购大明商贾的生丝、丝绸等热卖品,来本世子这里换价值六百万两的粮草和军需物资。
而三百万两的热卖品到了我等的手里,无论是到倭国还是去东南亚转一圈,三倍的盈利,是轻而易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