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国虽说是有军饷,可层层克扣下来,能到自己手里的,也就剩个零头了。”
“战功赏赐也一样,明明得了赏,却被上官找个由头贪了去。”
“北疆就不一样,没有军饷,可劫掠的战利品三分之一都归自己。”
“战功赏赐标准写得明明白白,谁敢贪污,直接株连全家,谁也不敢动歪心思。”
他顿了顿,想起在夏军的日子,更是摇头:“在夏军里,粮食也难吃饱,还不是因为贪污?”
“只有到了真正打仗的时候,需要咱们出力了,才会给吃饱饭。”
而在北疆,直接把粮食发给士兵自己掌控,不用担心被人克扣。
还有战马、甲胄、武器这些,北疆用的无不精良,远非夏国可比。
这名士兵一路上都在感慨,以前在夏国当兵真是亏了,最后啥也没剩下。
反而是刚来北疆就能分到几亩地,日子才有了盼头。
三娃子听着他的话,心里也泛起了波澜。
想起了自己刚娶的回鹘媳妇儿。
那姑娘虽然汉语说得不太流利,却勤劳能干,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也不知道夏收之前,能不能打得完这场仗。”他喃喃自语,语气里满是担忧。
不远处的什长闻言,摇头说道:“夏天?能在秋天之前结束就不错了。”
三娃子心里咯噔一下,更加担心了。
西州的粮食一年两熟,不用春种,只需要拔草就行,自家婆娘一个人完全能应付。
可若是到了收粮和夏耕的时候,她一个人恐怕就顾不过来了。
什长看出了他的心思,却满不在意地说道:“顾不过来就雇人呗。”
“等别人家的事情忙活完,让你婆娘花点钱雇人来干活就行。”
“虽然会因晚种而少些收成,但总比把你婆娘累坏强。”
他顿了顿,又道:“而且你也别扣扣索索的舍不得这点钱,巡抚府可是给你免了一年的田税呢。”
“况且,你只要别怂,到了草原上抢来的牛羊,杀人得来的赏赐,可比你雇人的这点钱,多得多。”
在北疆,若是发生了战争,参战士兵都会被免除二十亩地的一年田租。
士兵的家人,便可以用这笔省下来的钱,去雇佣别人来帮自己干活,或者支付给河西商行,对方会与盐铁司协调,从矿区抽调矿奴来干活。
就像什长本人,他是北疆的军户,因立下战功,被赏赐了二十亩田。
原本驻守大漠,随着第二镇调动至西州,他便将大漠的私田卖给了大都护府。
在高昌重新置换了二十亩,又租了二十亩公田。
家中除了婆娘,还有好几个孩子,实在忙不过来,也会雇佣别人。
而对于那些千户、百户等人,他们家中的田亩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