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听书 > 第174章 堂堂正正之法奇思妙想(第3页)

第174章 堂堂正正之法奇思妙想(第3页)

“赵尚书何必急着辞官呢。”朱允熞笑道:“孤花掉的钱,孤会再向国库补充的。”

赵勉愣了一下,道:“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旁边,杨靖向他使眼色,赵勉恍然回过神来:“太孙殿下都是为国事操劳,又不是因私事支取,岂有让太孙殿下补充的道理?是下官无能……”

“孤有一计,可填补国库亏空。”朱允熞打断了他的客套之言。

“还请太孙殿下明示。”赵勉拱手行礼,没有再说之前的奉承话。

他想了又想,一时也想不到要从哪里变出一大笔银子来。

只是太孙行事,多有匪夷所思之处,又不免有些期待。

“民间百姓缺钱的时候,都是向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借一笔钱,以度难关。”

朱允熞道:“眼下朝廷支取不够,国库空虚,那便向百姓们借吧。”

“不可!”

他此言一出,赵勉和杨靖同时出声。

“加征商税之事已引起不小的风波,虽然太孙殿下巧妙化解,但如今仍有许多巨贾富商,心怀不满,其中更不泛勋贵高臣。”

“若是再向百姓借钱,只怕会引来天大的祸事啊。”

“万一激起民变,就不可收拾了。”

朱允熞哈哈大笑:“你们该不会以为,孤说的“借”,是“强借”吧?”

难道不是吗?

两人都呆了。

官府向民间大户借钱借粮之事,历朝历代都有之。

但那通常是地方官府与当地的豪绅达成的交易,以解决地方官府一时的燃眉之急。

至于后续的还款嘛。

自宋朝以来,渐渐形成了“皇权不下县”的惯例。

地方的税赋,官府也大多委托豪绅代为收缴,还款自然也从税赋里面扣除。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豪绅并不担心地方官府不还款。

苏州的情况比较特殊,故而后面大户才不愿意借了。

但朝廷借钱与地方官府借钱不一样。

赏你一块牌匾,那就是给你脸了。

想还钱,门都没有。

若是向大户借,那是打击豪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