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听书 > 第174章 堂堂正正之法奇思妙想(第2页)

第174章 堂堂正正之法奇思妙想(第2页)

朱允熞的脸色微微发红。

其实洪武年间,大明的财政状况并不算太糟糕,基本上每年都能有些盈余。

不至于像晚期一样,需要通过加征“三饷”来弥补亏空。

之所以现在没钱,主要还是他将钱花了。

新军装备的武器,可是十分昂贵的。

这个时代的工业水平不高,打造一把枪,需要很多道流程,大量的工时。

后装枪由于结构复杂,比前装的燧火枪又贵了不少。

除此之外,定装子弹的造价,也十分高昂。

但尝到了甜头朱允熞,可不愿就此停下来。

相反,他已经下令将新军装备的枪,全部换装成后装枪,定装弹。

这样射击效率会高出很多。

使用定装弹的后装枪,是可以连续射击的。

可受工艺生产水平的制约,每一颗子弹都造价不菲。

技术研究和制造局就更耗钱了。

支持那些工匠们做研究,搞新玩艺儿的制造,无一不是烧钱烧出来的。

大明还是很典型的农业社会,如何能支撑得起工业社会都感到昂贵无比的研究呢?

魔都新城的建设虽然没有从户部拔款,但松江的赋税,首先就全给截了。

苏州积欠的税银粮食,也尽皆运了过去。

除此之外,洪武大典的编纂也非常耗银。

笔墨纸张都十分昂贵,编书需要数千名书生合力完成。

这个时代的知识很值钱,这些人给出的薪水报酬可都不低。

数千名编书的秀才书生,名家大儒,养他们的费用,都能养几万军队了。

更别说,要编大典,还需要民间献书,搜集古今典籍。

这个献书当然不是白献的,朝廷受了书,要给奖赏的。

往往比所献书籍的价值高很多倍,花费自然不小。

然而,若非如此,又如何能让民间百姓将珍藏的书籍献上来,用于编纂大典呢?

税收并没有增加多少,但开支却多了这许多,也难怪赵勉这个户部尚书,要当不下去了。

“赵尚书何必急着辞官呢。”朱允熞笑道:“孤花掉的钱,孤会再向国库补充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