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听书 > 第90章 掩藏在表象之下的真相(第2页)

第90章 掩藏在表象之下的真相(第2页)

真让他们造反,再借他们一百个胆子也不敢。

或者说,他们骂归骂,但还是要为朝廷办事。

若是造反,都不用皇帝出马,他们自己内部,就会先将这个人拍死。

文官死谏,拿名分来要挟,就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事情。

但皇帝对他们要打要杀,又十分容易。

后世有学者评论说,华夏古代没有西方那种掌权的宗教,但儒家又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西方宗教的作用。

西方的君主,需要尊崇或者信仰上帝,信仰宗教。

而华夏的皇帝,则需要礼敬孔圣人,推崇儒家。

本质上,这也是一种神权。

而君权和神权的关系,则构成了整个统治的基础。

说白了,就是神权使君权得以神化,并为政权的合理合法提供神秘主义的解释。

君权为神权提供政治上的庇佑,并对神权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保护。

君权神授,奉天承运。

儒家本质上也是一种“神权”。

只不过,不像西方有“教皇”这种人间代表,儒家只有死去的圣人,只有一个“大义”的牌位。

如此一来,也决定了儒家会始终屈于君权之下,为君权所用。

当然,两者之间,处理的事情,又有些不同。

在世俗事务上,天子乾纲独断,儒家的臣子,很难做出任何有效的干涉。

但一旦涉及到“神”的部分,也就是名教大义,他们就都站出来了。

比如说,嘉靖时期的大礼议之争。

在后人看来,满朝大臣为了皇帝父母是谁,争了三年,将朝政国事都丢在一边,简直是无法理喻。

但在那些信奉名教的儒家读书人眼中,这是名教大义,是皇统之争,比任何事都重要。

本质上,这就是君权与神权的较量。

因为礼仪之事,权力一向是归于儒家,归于名教的,帝王很少会去做改变。

大多数时候,也没有动力去变。

反正就是一个形式,一种礼节而已。

并不涉及帝王的实际利益,反而对其利益有维护巩固的作用。

因而当嘉靖因情形特殊,插手进去的时候,双方就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