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五禽戏还蕴含‘动静结合’之道。“
李时珍继续说道,“《道德经》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素问》亦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五禽戏的每个动作,都有张有弛,有刚有柔,是对阴阳平衡的诠释。“
说到高深处,李时珍放下经络图又开始演练起来,边做动作边说道:“虎戏先蓄力,再发力;鹿戏中颈部的舒展与收缩,都是动静相生,阴阳互济。
魏阁老可知,《庄子·达生》有云: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其中熊经鸟伸,正是五禽戏的雏形,初学者模仿形态,习练者体会气息,精通者领悟神韵。
真正的修练,是要体会虎之威猛,鹿之温柔,熊之沉稳,猿之灵动,鸟之轻盈。
形随意转,意随气运,气随神行,最终达到天人合一。
此乃我多年练习之心得,魏阁老练习时须得记住五禽戏的要领与修炼次第。“
魏广德此时收功力,向着李时珍深施一礼,说道:“先生教诲,学生必谨记在心。“
从李时珍处学的五禽戏精髓,魏广德此时已经对李时珍行起师生礼。
“魏阁老无须如此,其实此法当初修习时,亳州那位先生也是不吝赐教,我才能真正入门。
当时他就言道,这是修身养性之功,若有人愿意大可教得,也是遂了华佗祖师之愿,不须藏私。”
后人没有看到华佗本人有关五禽戏动作招式的文字记述和图形描绘,华佗也是通过口头讲授、动作示范,面对面地将五禽戏传给了弟子吴普、樊阿,据说还传给了家乡亲友。
这种以言传身教为特征的面授示范教学法,在五禽戏的流传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隋唐后虽然出现了图文并茂的五禽戏图书,但大多不得要领,毕竟这些都得言传身教的面授才能说清楚,这也是魏广德自己原来也翻书练习过五禽戏,但却觉得毫无意义,随手就丢弃的原因。
今日也见到李时珍,觉得可能遇到行家了,没想到还真让他误打误撞学到了精髓,至少算是入了此门。
到这时候,两人已经饥肠辘辘,于是魏广德叫来张吉,让他安排饭菜。
饭菜上桌,魏广德又叫来夫人和儿子一起陪着,虽然李时珍一直说不需如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过嘛,魏广德还是坚持了。
毕竟和这位神医拉近关系,对自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有李神医在,张太医那边就不需要多麻烦了。
席间,李时珍还不住感谢魏广德帮助出书的善举。
对此,魏广德轻笑道:“若是有好书,书局就算亏本也会印制,使其流传下去,更别说是济世救人的医书,李神医无须介怀。
神医这些日子住在何处,我那里还有几处外院,刊印医书可都得神医校正,是丝毫不能出差错的,否则就不是救人而是害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