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class="tentadv">采药可不是什么轻省活计,纯吃瓜干或是地瓜面的窝头,马店集的社员干不几天,就会撂挑子的。
瓜干或是地瓜面窝头,偶尔吃一次算是改善生活,连吃三天,好人也得上酸水,吃上半月,就请等着马店集的社员骂娘吧。
李胜利的话让赵满奎一愣,车速都放慢了一些,才问道:
“胜利,山上还欠着公粮呢,咱们少给点就不用记账了。
无非咱们手里的余粮不少。”
赵满奎的话,也就是现在人淳朴、纯粹的体现,像后世那样,讨饭的不要吃的,慈善为了牟利不同。
现在有些人出来讨饭,可真是比在家里挨饿强,起码出来之后,饿不死。
遇上讨饭的,但凡家里条件允许,或多或少的都会接济一些。
原因也简单,都是苦过来的,谁都清楚故土难离,一旦跑了出来,那是真的活不下去了,自己饿几顿,给人一个活命的机会。
这在许多人看来或许不好理解,但送的人清楚,这一丝善念传递下去,弄不好将来就会惠及自身。
“老哥,你这是把山上村当做讨饭的了。
这可不成,咱们这是做买卖呢,这次春采,只要能剩钱,送出去的粮食给洼里三成利。
万事讲究一个无利不起早,尽弄些一碗水端平,人哪还有心气干活?
老哥,村里也是一样,我看山上办的就不错,老老少少只要能动就得干活,不白养人的。
多劳多得才是道理。”
这也是李胜利跟赵满奎世界观不同的地方,赵满奎讲的是情义,后世来的李胜利看到更多的却是利益,没办法的事,早晚都要到那一步的。
“这我明白,就是跟公社说的有些不太一样。
部队里也是这样,好枪要紧着枪法好、胆子大的人使唤,手艺不成,就只配拿拉不开栓的。
咱们如果这么整,不会被割小尾巴吗?”
这次李胜利的话,又触及了赵满奎心里的一些东西,洼里不说别人,就说他的本家叔叔赵老敢。
也不是不能干活,岁数也不是很大,可他那本家叔叔在村里就是不出工,跟张懒汉也差不多的样子。
因为以前给村里出过力,赵老敢拿的份子,可比出工的张懒汉还多,人八工二么……
“试试看吧,阻力大就慢慢来,阻力小就快点来。
春采,洼里不是也打上了,回去之后给村里人明说,采药这茬,谁干得多谁就赚的多。
后续换来了物资,也按照这个标准分配,吃闲饭的不分东西。
人这心气带起来了,整个村子的气氛都会好,而且有了奔头,社员们也更好指挥。
老哥,记住了,这些只能在嘴上说,可不能跟社员们签字画押。”
好多事还是要讲个规律的,在口粮的分配上,李胜利也支持洼里按人头算账,这毕竟涉及到了人的肚子。
大部分人吃不饱,说的再好也是白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