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盏茶,十余名身着甲胄的精骑便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你们是哪家的人,来龙首山作甚!”
一名伙长策马横在两方之间,质问着这十余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人马。
闻言,队伍中一人策马出来,恭敬行了一礼:“僧人悟真,奉节度使令前往长安归来!”
“僧人?”
“悟真?”
一时间,山丹军的兵卒面面相觑,而伙长闻言也在短暂犹豫后摆手道:“你们先跟上来!”
“多谢!”悟真舒缓了一口气,开始在山丹精骑的监督下,沿着谷道继续行走。
不过半个时辰,他们便来到了谷道口的石堡处。
石堡的校尉闻言,当即派出轻骑去山丹传信,确认悟真等人身份。
当轻骑抵达山丹时,却已经是黄昏时分,天色阴沉的可怕。
脚步声在内堂的长廊响起,不多时轻骑就被带到了内堂门口。
内堂中,刘继隆与索勋、张淮深正在品茶,见斛斯光带着轻骑到来,纷纷投来询问的目光。
斛斯光见状,将轻骑带来的悟真信物交给了刘继隆。
“折冲,这是龙首山的弟兄,他们说在龙首山的谷道发现了一群自称敦煌使者的人,领头的人叫做悟真。”
“悟真?”
不等刘继隆开口,张淮深便眼前一亮:“他们可是说从敦煌往长安而去,由长安折返回来?”
“是这么说的。”轻骑回答,而张淮深也对刘继隆解释道:
“这悟真是吴氏昔日家主,如今洪辩大德的弟子,是去年叔父他们派往长安报捷的。”
“此前高进达也提起过他们,如今看来,是他们从长安凯旋而归了!”
刘继隆自然知道悟真是谁,毕竟归义军派往长安的前面三批使臣姓名都存在于史料中,他自然不会忘记。
不过借此机会,他也倒是可以询问一下吴氏的问题。
“洪辩大德的弟子吗?那理应将他们接来山丹摆宴!”
刘继隆颔首看向斛斯光和轻骑:“你招呼这弟兄休息,另外派人前往龙首山,让王崇德派人护送悟真大德他们来山丹。”
“是!”斛斯光与轻骑作揖应下,而后退出内堂。
见他们离去,刘继隆也看向张淮深询问道:“说来,吴氏好歹也是沙州豪强,更是沙州沦陷前的刺史,为何如今不见有吴氏子弟担任要职?”
“这个嘛……”张淮深深吸一口气,随后娓娓道来。
吴氏的来历,主要源于百年前的沙州刺史吴绪芝。
吴绪芝在天宝年间长期领兵戍守沙州,精忠报国,战功显赫。
然而随着安史之乱爆发,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奉命率大军勤王,致使河西势力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