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和闻言,嘴角抽了抽,不由的看向朱檀,什么都没说。
当今大明强盛,却有两件古今少有之事。
第一,太子朱标地位之稳,天下少有。
自古以来,皇帝和太子都是相互提防,互相压制,可洪武皇帝对太子却并非如此,非但将政务大半都交由太子处理,还主动给他送人,生怕他麾下听令的少了。
第二,皇子朱檀的恩宠之隆,更是古今罕见。
现在洪武皇帝对朱檀的信任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程度,他敢和帝王讨价还价,坐拥千万财富,势力遍布朝野,可皇帝偏偏不管。
放眼古今,天下哪有这样的皇子?
这样的皇子还说难?那让如今还在宫中读书的那些小皇子怎么活?
不说那些小的,就连现在被封出去为王的皇子,又有几个过的比他朱檀还滋润的。
见汤和不说话,朱檀就知他在心中腹诽,但也没太在意,随即话锋一转,道。
“父皇的圣旨已下,但战事先不着急,有几件事要先做。”
汤和闻言,立刻收了心思,安静的听着。
“老泰山,您近日先去山东都司,挑选兵马,出海操练,同时也要摸清海外倭寇的情况。”
“咱们出征之前,最好是将沿海的倭寇悉数荡平,堵住那些文臣的嘴,也能顺带练兵。”
“嗯。”
汤和点头,朱檀这想法倒是和他不谋而合。
东瀛毕竟不是高丽,没有陆路接壤,跨海作战大明也是第一次,自要仔细操练,争取一举成功。
“过两天,我先去趟北平。”
汤和一愣,问道:“殿下去北平做什么?”
“去找四哥,借个人用。”
朱檀轻轻一笑,汤和不明所以。
……
在京师的这些日子,蓝玉有些郁闷,只因到手的大功飞了,让他极不自在。
眼下朝廷又要对东瀛动兵,但陛下却并未点他的名字。
蓝玉向上递了折子请战,却都被皇帝驳回了,这让他更是郁闷。
见皇帝又见不到,上折子又不准,他只能憋在府里,天天喝酒。
没仗打就没功勋,没功勋就没封赏,他觉得自己头上的爵位还是太低了。
对鲁王朱檀,蓝玉的感觉十分复杂。
一方面觉得鲁王是天纵英才,心中钦佩,另一方面又觉得鲁王风头太盛,把他和朝中一众武臣都压的抬不起头来。
再加上皇帝对其极其恩宠,好像只要有鲁王在,对外的战事就没他们这些老将什么事了。
今日,蓝玉在家中设宴,和之前的老部下又喝了一场酒,席间麾下部将连连抱怨,说在京师憋的身上都要生虫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