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和之所以开口帮腔,是怕朱檀上了那些文臣的当。
可现在看,朱檀明明早就知道,可他为何还要如此?
对东瀛的战事,怎么看都是一个坑啊。
“您想想,父皇明知道东瀛四分五裂,可还屡次给他们下国书,训斥倭王,又是为何?”
汤和闻言,想了一下,眼前忽然一亮,道:“殿下的意思是,陛下是故意的?”
“父皇早就看东瀛小国不高兴了。”
朱檀又道:“父皇是什么人?起于微末却创不世功勋,以雷霆万钧之势造大明盛世,说是千古一帝不为过吧?”
汤和点头。
“那东瀛算是什么东西?”
朱檀笑道:“屡屡犯边,利用东海天险来我大明打秋风,抢夺金银,焚烧村寨,杀我黎民,父皇心中不气?”
“可即便心中有气,之前大明国本刚定,北有鞑子未灭,南有蛮族不服,东部诸族虎视眈眈,连高丽都趁我中原大乱向外伸手,父皇也没精力管这些。”
“现在却不同了。”
朱檀看着汤和,递给他一串葡萄,汤和没接,而是若有所思。
“北境平定,也速迭儿伏诛,脱古思帖木儿被吓破了胆,北元已然被灭。”
“高丽平定,辽宁都司兵强马壮,根本不用担心东北蛮族。”
“西南又有慕家镇守,无甚大事。”
“现在那些东瀛人还屡屡来犯,不是找死是什么?”
听到这话,汤和好像明白了,随即抬头道:“陛下早有攻打东瀛的打算?”
“父皇若没这打算,我说了也白说啊。”
朱檀笑道:“而且进言时,我刻意没说东瀛分裂之事,就是想看父皇是什么反应。”
“若父皇说了东瀛分裂,群雄割据的事,那就是他老人家还没做决定,我就说自己才疏学浅,退下就是。”
“可这么明显的错漏,父皇就当没听见,直接下旨调兵,他老人家是什么意思,还不明显吗?”
汤和心中震荡,此时算是全明白了。
那时在殿上,他被朱元璋训斥,心中着急,再加上朱檀忽然开口要灭东瀛,情急之下,他也没想那么多,直接开口帮着说话了。
下朝之后,他越想越不对劲,可始终没参透其中玄机,故此才来找朱檀商讨。
“父皇下旨,其实有几层意思。”
朱檀此时又轻声开口道:“其一,是看一下我口中那铁甲船到底有多大威力。”
“其二,是看我边防驻军的战力。”
“其三,也是想看看我这个儿子有多大野心。”
说着,朱檀轻叹口气,看向汤和道:“做皇子难啊。”
汤和闻言,嘴角抽了抽,不由的看向朱檀,什么都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