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于乡学庠是正常学校,只是所设专业单一;
而序则是乡村居委会,向民众进行管理和教喻,让民众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不等民众反应,天幕又直径往下:
【西周之后道德沦散,文化下移,礼乐师散于各诸侯之间,辅助
他们进行交际祭祀等礼仪规范,世人称他们叫‘师儒’。
当诸侯教对各师儒需求达到饱和时,师儒教导目标逐渐下移变为地方小势力,而这些培养出来的人则称为‘士’。
春秋时期士者出路多为各侯王的门客。
如孟尝君三千门客,吕不韦养门客甚秦王等等,所以才有了‘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传言。
当‘士’成了热门就业专业,私学就此诞生,如郑国邓析私学讲‘竹刑’,培养法律人才‘学讼’,少正卯和孔子同在鲁国办私学等等;
在一众私学中,孔夫子开平民教育之先河,是两千年来师道创始人,在他之前没有师者吗?
有,但教育对象从来不是大众而是权贵而已。
所以教育业称孔子为祖师】
宋
文彦博等儒臣心绪很复杂,若天幕为圣师单独讲述,他们会大赞儒家万世,甚至上奏官家要大力祭祀圣师。
可现在…士农工商,自古以来的地位规矩,圣师怎么能与工商齐平。
他们想要大声怒骂,却理不正言不顺。
他们尊孔夫子为圣师,后人讲教育业祖师并无错。
可是…圣师享历代帝王祭祀,其他业者有吗?
没有!
既然没有又怎么能跟圣师并肩?
【孔子的课程为:礼、乐、射、御、书、数!
很周朝的贵族课程,但孔子要培养的是君子,而不是诸侯王,因此他把教科书做了改动:
诗经——文学课;
尚书——政治课;
易经——哲理课;
春秋——历史课
乐经——音乐美学课;
礼记——道德理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