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运输效率不会太高。
一辆20米长的微型火车,一次最多也不过能带上二十几个人。
但还是那句话。
末日中的资源和安全等等,都要比人们的时间更加珍贵。
通过乘客通道转移,最起码能保证比从地面穿行要安全许多。
效率低的话。
也可以通过24小时不停运行,增加来回的班次来进行弥补。
况且,各个附属避难所之间。
一般情况下,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员转移需求。
不会有旅游,探亲等等。
多数都是彼此之间的工作调动。
这种情况下。
微型火车已经足够使用,甚至还能有余力兼任一部分运输物资的工作。
而相比于乘客通道,物资通道的尺寸就更加的袖珍。
不需要载人的情况下。
一般的资源。
用一个宽度和高度都不超过0。5米的货箱,基本都能装下。
不同的,无非就是分批多次,或者将整体拆成零件,等运送到目的地,再重新组装起来的区别。
在这种对通道尺寸的严苛限制下。
苏武挖掘和建造通道的时间和成本,将会被最大程度的降低。
完全不需要旷日持久的施工。
“按照快速水泥的强度。”
“通道墙壁的厚度,保持在5毫米就差不多足够了。”
“毕竟通道本身也不大,承受的压力和正经的地下列车隧道,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同时作为通道,也不需要像建造避难所那样严格。”
“就算中间出点意外,单次损失也大不到哪里。”
“这样算起来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