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串的问题,把老吏问得额头冒汗,连忙道:“回寺卿,属下立刻去查!经手录事名唤孙平,已调任刑部主事!当年批转的推官是陈太素的心腹,三年前病故了。至于吴明礼。。。。。。后续无记录,怕是。。。。。。”
“怕是什么?怕是被埋了?还是怕他活得太好?”韩执伸出手,老吏便是很有眼力见儿地把卷宗放了进去。
“祥符县离汴京不过数十里!一个铁案被压十年,苦主下落不明!”韩执看着卷宗,道:,“那孙平在刑部?好啊,正好!章询!”
“属下在!”
“持我签押的手令,带上王朋老的人,去刑部‘请’这位孙主事回来问话!告诉他,大理寺的茶,比刑部的香!逮捕令写好,罪名的话。。。。。。”
“渎职、包庇、徇私枉法!态度要‘恭敬’点,别让人家刑部说我们大理寺不懂规矩!”
“是!属下明白!”章询领命转身就走。
“李之仪!”韩执目光扫向律学生那边。
“学生在!”李之仪放下手中卷宗,快步上前。
“你带几个律学功底最扎实的,重点梳理‘官吏失职’类卷宗里涉及学政、科举舞弊、冒籍顶替的案子!特别是那些被‘清议’、‘体面’压下去的!”
“把《宋刑统》相关条文、《贡举条制》都给我翻出来,对照着看!找出当年判决或压案的法律漏洞和程序瑕疵!标注清楚,我要知道每一份卷宗背后,是哪条‘潜规则’在作祟!”
“遵命!学生定当竭尽全力!”李之仪精神一振,这是他们的专长所在。
“还有,”韩执看向开封府借调来的几位老吏,“诸位经验老道,烦请再筛一遍‘田土争讼’、‘钱债纠纷’类卷宗,特别是涉及地方豪强勾结官吏、巧取豪夺的。”
“看看卷宗里有没有被刻意忽略的‘小人物’证词,或者前后矛盾的‘关键’证据。这些不起眼的细节,往往就是撬动铁案的关键!”
“寺卿放心!这等猫腻,瞒不过老吏的眼!”为首的老吏拍着胸脯保证。
就在这时,王朋老脚步沉稳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他走到韩执身边,低声道:“寺卿,人带回来了。在偏厅候着,没惊动旁人。”
韩执眼神一凝:“哪个录事?”
“是。还有那封密信。”王朋老从袖中取出一个封口完好的信封,递了过去,“信没拆,但递信的人抓到了,是那御史府上一个不起眼的洒扫老仆。”
“老仆招了,说只负责传递,不知内容。但指使他的人,正是那御史的内管事。”
韩执接过信封,掂了掂,没有立刻拆开,冷声道:“好。先晾着他,让他自己琢磨琢磨。你去盯着孙平那边,刑部的人若敢阻挠,一并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