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着傅调不由得喃喃自语,手臂都不由得绷紧,完全没有之前在酒吧里面的时候那样放纵与自我。
在借用肖邦这个外壳的基础上,完美表达出自己对于音乐的想法。
这个水平实力已经不是普普通通的用厉害就可以形容的,而是你根本想不到自己究竟应该用什么词语去形容傅调的演奏。
石原广美突然感觉自己可能有了一点点词穷。
肖邦第三钢琴叙事曲之中的美感甚至让她有了一点点灵魂升天的舒爽,甚至恨不得直接在音乐厅内喊出来。
她不由得紧紧掐住自己的手臂,让自己的情绪变得平稳一些。
否则她真的感觉自己可能会把控不住自己。
傅调的演奏……
真的太棒了!
……
肖邦第三钢琴叙事曲的演奏很快便得到了结束,傅调很快便松开了自己对于音乐的控制,伴随着最后的和弦结束,他缓缓抬起自己的手。
舞台下众人看到傅调如此,立刻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喘息声,轻微的呻吟声,以及咳嗽声顿时在舞台下响起,众人没有任何犹豫地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让自己可以用更好的姿态迎接傅调的最后的一首叙事曲。
肖邦第四钢琴叙事曲。
傅调坐在舞台上也同样如此。
肖邦第四钢琴叙事曲他还从来没有弹奏过,也就是自己私下里在琴房里练习过几次,并没有怎么在公共场合演奏过。
不过在练习的时候傅调感觉自己应该达到了可以上场的程度,这才将其列入自己的演奏作品之中。
肖邦第四钢琴叙事曲,BalladeNo。4infminor,op52,肖邦所创作的最后一首钢琴叙事曲,创作与1842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至于这一首作品究竟讲的是什么,没有任何材料可以证明,因为从本质上说,这一首作品的诠释和肖邦的其他三首叙事曲完全不一样。
这不是一个戏剧性的史诗,而是更为的贴近于淡然的抒情,比之前第三叙事曲还要柔和一些,一直到最后才有一丝丝的爆发。
但是如果这样理解这一首作品,那就完全错了。
这一首作品实际上是肖邦在晚年时期心情的自我抒发,表达的是肖邦自己的想法,这才没有任何的标题。
在这一首作品的结构上也不是肖邦第一钢琴叙事曲那种纯粹的叙事曲结构,而是一种奏鸣曲与变奏曲相结合的方式,让音乐之中的那种忧郁以及幻想表现的更加具有感情色彩,也更加动人。
之所以称呼这一首作品为奏鸣曲式,是因为整套作品的结构架构和奏鸣曲相同,都是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这样的表达。
而称呼这一首作品为变奏曲,便是因为这一首作品的第一主题,肖邦将其连续进行了四次变奏。
也就是以奏鸣曲为骨,变奏曲为皮,这才共同构建出了现在的这一首被誉为肖邦叙事曲艺术巅峰的作品,肖邦第四钢琴叙事曲。
傅调的脑中过了许多这一首作品的信息,不由得沉默了许久,这才将自己的手抬起,放在钢琴键盘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