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介夫兄。”
杨廷和回首望向梁储,回应道
“叔厚,陛下召见,不可耽搁君上之事,有何言语,你我在值庐时再叙。”
“边走边聊,介夫兄,我只有一句疑问,你刚才为何退下半步,是大觉寺这件事不妥吗?”
“非也,只是老夫年老体衰,天不假年,与陛下论理,乃是我之一生仅剩的余力,着实不愿有人将矛头指向我,也不希望我之门生,在朝堂上招惹事端。”
“介夫!你!”
“好了,先去陛下那儿,兴许陛下的话能解答一些你我之间的疑惑,我也正对这个大觉寺的事情感到疑惑不解,也许你今日这步棋是走差了,我方才听闻这件事情,就觉得不妥,但不妥之处,我没有想出来。”
“介夫兄,你竟然也觉得有不妥之处。”
“是,还有,我不得不告诫你,叔厚!今日发言的二人,你最好立刻与他们撇清关系,能开革自己门下,便最好不过,我本不欲说你,你叔厚也是在宦海沉浮,污泥中打滚这么多年的老臣了!你怎么会连自己的下属都管束不住呢!竟然叫自己手底下的人踩着你的头来发言,真是叫我等阁老也跟着丢脸!”
“老夫,老夫也不明白,此二人为何今日如发了疯一样,他们言语的那些话,那首诗,是一点儿也没和老夫通气啊,此等人,老夫还能与他们一起共事乎?介夫,我与你便明说了,这两人,我要让其滚出朝堂,直接去南直隶做事,御史的弹劾,以及我的奏章,不日便会至你这儿。”
“闲话休要多言,先去往陛下那里再说。”
几位阁老,以杨廷和为首,驾轻就熟,不多时便到了朱厚熜办公的地方。
这地方在文华殿后面,乃是一处办事之地,负责上传下达诸事,乃是跑腿官汇聚的地方,算不得顶号,但胜在是清流官地盘,能见着皇帝的面儿,升官路子广泛,机会多,许多大学士入阁都要先加文渊阁大学士的职。
皇帝见阁臣,自然得是一处安静优雅的场所,以免让些许杂音扰乱陛下心境,耽误了要与阁老们商议的大事。
可不办公,或换一处别的地点办公,却又是一件绝对不能做的事情。
咋?老大在这儿,你们还办不得事情了?
那你们平日里做的是什么玩意?糊弄鬼不成?
这可就要了亲命了,因为自宋以来,包括元在内,大家伙官员制度其实就是冗官,冗员。
当前时代的冗余,从不是指做事官员太多,而是指不做事官员太多了。
一些官员,其职务只在特定时候有些许用处。
而有些官员,只需要不冒头,则根本不会被注意。
这包括恩荫官,譬如梁储,毛纪等人的子嗣等。
所以,大部分官员,都更愿意皇帝别到处瞎溜达,最好每天都三点一线,后宫,乾清宫,中极殿。
也就是睡觉,改奏章以及上朝。
别做那些有的没的,你皇帝本人,只需要在皇城里头就够了!
而这个大部分官员的想法,就含有一些朝中重臣在内,例如梁储,蒋冕二人。
但不包括杨廷和。
杨廷和并不觉得皇帝负起监督责任有什么错误,更不觉得将一些由他没他都一样的官员开革有什么错误。
甚至,他认为皇帝多这么干干,然后再由内阁挑挑拣拣,把那些废柴全部剔除掉,兴许以后朝堂上办事效率还能提高丁点儿。
他也挺支持皇帝在安全范围内多走走多看看,以免在深宫之内逐渐变得和深闺怨妇一样,鼠肚鸡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