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被游击队破坏,后勤一塌糊涂!
等我们好不容易把五十个师运到西线,美国人恐怕已经有一百万人在那里挖好壕沟了!”
一个总参谋部的中校压低声音对他的同伴抱怨。
“国内的情况更糟!”
另一个来自内政部的官员忧心忡忡。
“罢工次数越来越多,‘斯巴达克团’那些家伙的活动越来越频繁。民众的耐心已经到了极限。我们就像坐在一个火药桶上!”
“但最高统帅部拒绝任何和谈的建议!
他们认为我们还能赢!
靠着那些刚从东线下来、饿得半死、士气低落的部队?”
中校的语气充满了不满和怀疑。
“听说……炎国首席张扬私下传递过消息,表示愿意促成‘体面的和平’,但前提是……”
内政部官员的声音更低了。
“前提是什么?”
“前提是……某些‘阻碍和平的顽固派’必须下台。他们指的可能是鲁登道夫,甚至……更高层。”
谈话戛然而止。
两人心照不宣地交换了一个惊惧又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期待的眼神。
这种动摇的念头,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叛国,但现在,却像瘟疫一样,在绝望的精英阶层中悄然蔓延。
……
夜晚的柏林街头
路灯昏暗,为了节约能源。
巡逻的警察和宪兵数量明显增加了,他们的目光警惕地扫过每一个角落,试图压制任何不安的苗头。
墙上贴着巨幅征兵海报——“坚持到底!胜利属于我们!”
但海报的一角已经被人撕破,下面用粉笔歪歪扭扭地写着一行小字:“面包在哪里?”
这行字很快就会被宪兵擦掉,写字的人可能会被抓走。
但它代表的声音,却像幽灵一样,回荡在柏林墙内每一个饥饿的胃和动摇的心之间。
饥馑抽干了身体的力气,而动摇,正开始腐蚀支撑战争的最后意志。
东方的调停者似乎远在天边,但他抛出的“和平”与“粮食”的诱饵,其阴影却已经笼罩了柏林,让这座骄傲的都城,在内部的匮乏和外部的压力下,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