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
说的是有个财主请了个先生教儿子读书,事先讲明了膳食条件,并写成了文字。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财主理解的是,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于是便每天准备一碟青菜给那先生。
先生不干了,说明明说好的天天有肉,怎么就成了青菜?
财主拿出先生亲笔写的字,并大声念了一遍。
先生却道:“不不不,不是这样念,应该是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财主方才上了当。
那商号的掌柜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在高人的指点下书写了几份书契。
按双方谈的条件,他出的价钱只是购买商铺,不包括后院。
这样,那几户人家便不用搬家,大不了另开一道门进出。
可是经曾生反复研究,商号提供的书契明显是个文字陷阱,只要适当断句,商号出的价钱不仅仅是商铺,连带后院也买了下来。
如此一来,那几户人家可就吃了大亏。
去官府告?
官府会偏向谁?答案不用多说。
经过曾生的一番详细讲解,几户人家终于恍然大悟,一个个庆幸而又后悔,幸得还没有签字画押。
但如此一来,曾生却将那商号的掌柜给得罪了。
这就是他遭到报复的原因。
再经过丁修的一通顺藤摸瓜,便摸到了源头。
那家商号的掌柜与官府的关系一向密切,包括那些小吏在内。
那事情就很明显了,阿三应是受人指使故意找曾生的麻烦。
如果不是丁修及时出面,阿三将曾生告到官府之后,估计就再也回不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