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浦江日报招待所的小单间,东方都市报三楼的整间教室,就等于是豪华套间了。
说实话,蔡文升还没住过这么大的房子呢。
“明天让传达室的鲁师傅找两个工人过来看看,该怎么改造你看着办,”江海同志一向重视人才:
“费用都从会计室走,等以后你分房了,也可以继续留给有需要的同志嘛。”
“那是那是,”已经在琢磨该隔几间房的蔡文升,越听越喜:“感谢领导对我们这些困难职工的关心。“
这多好,水电全免,还能在单位食堂代伙。
以后,可更要尽心尽力为报社加班加点了。
“好好干,在座的都一样,有什么生活上的困难都可以向单位提出来,大家一块商量着解决。”
江总编的最后一席话,令办公室里的几个人,拍出了震天响的掌声。
压中高考题、发行量创新高……还有一位注重经济效益的一把手。
这样的单位,能不前途无量?
原本丢了老单位,跟着江海重建新报社后,多少还有些忐忑的骨干们。
这一会全都干劲十足,少了之前那些狗屁倒灶的事,一个个的反而更能把心思扑在工作上了。
夜幕下的东方都市报社,当几位领导的自行车陆陆续续骑出大门时。
只剩下了最后一间值班编辑室,还亮着灯光。
江海沿着昏黄的路灯一路前行。
盛夏的人行道上,时不时就能看见携家带口出门纳凉的老百姓。
条件好一些的,抬张竹凉床搁在外面。
更多的人家,干脆就是一张草席沿街一铺,三两个扑了一头痱子粉的孩子,嘻嘻哈哈跑个没完。
家长们一边打着蒲扇,一边骂着澡全白洗了。
江海忍不住笑了一下,蹬车的腿叨得更快了。
没费多少功夫,安和街的51号小院里,就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
“嗯?”江川第一个反应过来:“这个点,大哥怎么回来了?”
江河没说什么,直接看向门外。
还真就给小妹说中了。
“呦,”已经站在门口的江海,好奇的拉了拉新装上的纱门:“不错,这木工的手艺还真不赖。”
“哥,”有些日子没见到老大的江河,这一会也挺开心的:“才下班?”
“嗯,一下班就往你这赶。”
“大哥,”江川扑过来,勾着老大的脖子:“你快看,那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