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哲、黄龙还很弱势,“一切听头领吩咐。”
李自成没有拆高迎祥的台,“我们得动一动,但高头领说的对,不能碰营兵,否则一旦失败就是溃散,应该继续劫掠大城,先让更多的兄弟加入我们,最后再打败营兵。”
王嘉胤诧异看了他一眼,嗤笑一声说道,“我们没时间在这里扯淡,我直接说吧。
兄弟们如今都在这里,但南边三十里外的兄弟却在后退,这是对的,我们不能与营兵硬着头皮作战,但也不能自欺欺人装作英勇。
西边庆阳府去不得,我们毫无机会,虽然平凉府更富裕,但我们必须穿越庆阳府,那样就与王自用碰面了,他现在树大招风,让他去吸引官军好了。
我们唯一的方向就是山西,黄河对面是吕梁山,可以帮助我们摆脱营兵追击,出吕梁山就是汾河,五百里汾河河谷全是大城,全是富户,我们去山西发财。”
话音一落,吴延贵和张献忠立刻拱手,“一切听头领吩咐,我等愿为前锋。”
“好,那就留高兄弟殿后,明日我们先向北,然后过黄河…”
“报!”外面突然一声焦急的大叫,打断他的命令,一个小兵跌跌撞撞进门,“头领,大事不好了,南边来了两千骑军,一下冲过三道关卡,兄弟们疯狂往回跑,”
众人大惊失色,高迎祥立刻道,“马上让兄弟们撤回肤施城。”
“不行!”张献忠大声反对,“这里会困死我们,边军被围在城内就崩溃了,现在应该马上入山,带走所有粮草。”
“没错,我们需要马上动起来。”李自成也大声附和。
王嘉胤快速扫一圈,大手一挥,“撤,此地不宜久留,出城先入山,明天再说谁殿后的问题。”
……
注:作者想说拜拜,又要说‘心里话’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同样的一句话,立场不同看到的也不同。。。上一章点明主题,作者不想写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真的!
这本其实就是作者上一本书主角(稷武王)最后造反动机的解读。
本书主角从头到尾不过三年时间,哈哈哈,现实完全不可能(呸,这是废话)。。
作者前后跨越十多年才写成,有时候我也忘了前面说过啥,练手性质超过上一本,还是太闲,应该早完结的,一不小心搞到了百万字。
作者三三两两的粉丝知道我在双开,加这本就是三开,一天更新两万多字,时间竟然还有富裕(TMD,有时候自己也把自己震惊了)。
写书就是讲故事,每扯淡一本故事对历史都有不同感悟,这比赚几毛钱有意思,所以作者的手速越来越快,思维越来越多(多,不是好,不敢说好,不敢说清晰,但思考总能带来聪慧,情绪乐趣就是最大的乐趣)。
目前为止,不同平台写了四本明朝,越发觉得明朝写不完,历史系学生常说的一句话,明史就是现代史。
因为明史是儒家治国的巅峰,官场中庸之道、制衡之道、虚伪之道、务实之道的矛盾集合。
很多明末的本质问题换个环境、换个称呼,对现实指导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