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且放心,我会即刻派兵从此地出发,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抵达北海,以解救都昌县之危。”
……
终于得到了曹昂的承诺。
太史慈大喜过望。
当即再次向曹昂躬身行礼,口中言词恳切,语调真挚的致谢道。
“天下皆盛传将军乃仁义之辈,心系朝廷,兼济万民,今日一见,果真并非虚言,请受在下一拜!”
太史慈这一拜还没下去。
曹昂就已抢上前,把他扶了起来。
“子义不必多礼,快快请起,我与孔文举皆为汉室之臣,同僚相助,本就是常人该有的义举,怎敢当此大礼!”
随着曹昂如此自谦。
太史慈心中更是感慨万千。
只觉眼前这位曹将军,真可谓是天下一等一的仁义之辈,仅仅是听了自己的三言两语,变毅然决然的决定派兵支援,这是何等的见义而果决!
自己以往做的那些义举,和这个一比,好像都算不了什么了。
突兀之间。
太史慈心头蹦出了一个想法。
若是能投奔到曹将军麾下,在如此仁义之士的手底下为一小将,这想来似乎也是相当不错。
不过这个想法只是亮起了一瞬。
很快又悄悄的黯淡了下去。
且待日后再行考量吧。
…………
商定了基本的出兵细节后。
太史慈非常识趣的向曹昂告退。
而此刻曹昂望着太史慈远去的背影,心里也不由得琢磨了起来。
这家伙可是一员猛将,虽然具体的战绩并没有多少,但纵观其前半生的那些事迹,就知此人绝不简单。
功劳簿上无姓名。
只能说是运气不好,投奔了孙吴之后没干到什么大事儿,就因为大限已至,而英年早逝了。
若是能再给他十年时间。
想必表现绝不会差。
即便如此,太史慈的一手精妙绝伦,冠绝天下的箭术,也依旧是名载史册,有切实记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