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困都昌县的黄巾贼,原本只是一群散兵游勇,乌合之众,只是被尚且留在青州的渠帅管亥给召集起来,方才得以形成围城之势。”
“而在有人统一调动之后,贼寇兵力已经超过了八万以上,而城中守军不过数千人,悬殊实在过大。”
“即便城外之贼一时半会儿无法破城,但随着时日渐深,城中势必不能久守,一旦都昌县城破,守卫北海国的生力军被屠戮殆尽,这对整个北海乃至青州而言,都将会是一场浩劫啊!”
太史慈在陈述情况的同时。
又极力渲染着青州的状况危急。
希望曹昂在听见如此陈说之下,能够做出率兵支援的决定。
而随着太史慈的话音落下。
曹昂并没有急着表态。
反倒问了一个看起来有些不相关的问题。
“请恕在下有些好奇,不知子义从都昌县出发,一路疾驰到昌邑县,前后总共花费了多长时间?”
太史慈比出了一个手势。
“回禀将军,总共不到三日!”
……
乍闻此言。
曹昂面上显过一丝惊讶之色。
“子义这是日行三百里啊,莫非一路上都是不间断的换马快骑?”
太史慈果断的点了点头。
接着细致的解释道。
“当初为了破开都昌县的重重包围,我于匆忙之下,只能单人独骑而走,并没有交替骑乘的马匹。”
“最后还是一路上,在下自掏腰包,购置了两匹快马,一路轮换着骑来,方能有如此速度。”
这样的答案别说曹昂。
就连夏侯渊都有些惊讶。
自掏腰包来办公事,而且据太史慈所说,他和孔融并非臣属关系,孔文举都不是他的上司。
那如此做法。
只能说是义字当先了!
书房内在沉默了一阵后,曹昂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寂静。
“子义乃仁人义士,似你这样的壮士,都毫无保留的相助孔文举,那我又有什么理由坐视不管呢。”
“你且放心,我会即刻派兵从此地出发,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抵达北海,以解救都昌县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