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海水涨潮落潮,不比湖水,如果晒盐的地方没选对,一涨潮,海水一淹没,前功尽弃!”
听到这些,朱元璋这才恍然明悟的点了点头。
“原来还有这方面原因,咱之前倒是没想到。”
之后,他便又看向苏闲。
“听清楚了吧,朝廷制盐效率就这样,要打击私盐,也得各类商贾能将盐运出运进之后,再细细谋划了。”
而苏闲听完这些。
却也是弥补了自己对制盐以及海盐无法晾晒的空白。
但是!
据他所知,用不了多久,海盐就会开始晾晒。指不定几十年之后,东南沿海地区的晒盐法也将会彻底普及。
毕竟大明后期盐政的大部分收入,可是海边的“盐田”收入。
与其如此,不如自己先提前规划。
“陛下,既然晒盐法可行。那刚才高公公所说的那么多困难,无非是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而已。”
“那么遇到问题就该解决问题,而不是退避三舍。”
此刻,苏闲指着刚才建成的“小盐池”。
“办法就在这里!”
刚刚已经放下去的念头,现在又被苏闲拿着鱼饵钓了起来。
朱元璋立刻问道:“真有办法?”
“有!”苏闲迎着高符的困难,索性一个个的解释道:
“海水不如卤水,是因为海水所含的盐分少,那想办法浓缩就是了。”
“制作海盐不易,动不动就容易中毒,那是因为杂质太多,在此期间,过滤杂质,提纯海盐即可。”
“至于海水涨潮,这就更容易了,选好时间,选用平坦的地势,堆砌田垄,截留海水……”
说到这里,苏闲指着旁边,字音清亮,再度对应前路。
“人造盐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