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们都觉得楚恬的房子盖的真是太好了,虽然不是啥青砖大瓦房,但处处透着细致、考究。
要是手里有钱的话,自己花点钱造个这样的房子多舒服啊!
只有一点楚恬不太满意,那就是窗户,竟然不是玻璃的。
幸好来看的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找到黄干事帮着弄了些玻璃的指标。
他找的在玻璃厂的亲戚给弄的,楚恬付了钱还给了对方两瓶二锅头外加两斤猪肉。
有了玻璃起码冬天的时候,屋里不那么暗了,楚寒看书的时候也不费眼睛。
屋里刷好了白灰,又烧上了炉子,炕和火墙子都很热乎。
一般情况下,直接搬过来住就行了,楚恬还是想散散味道和去去潮气。
通风的这两天,她从县城倒腾回来不少吃的用的,基本上就是从空间偷渡出来的。
请栓子大叔给打了两个月饼模具后,楚恬就开始做高配版的五仁月饼、蛋黄月饼、豆沙月饼、枣泥月饼、鲜肉月饼、冰皮月饼等。
还可以DIY些其他口味的月饼,但楚恬觉得这些已经够吃了。
楚寒两眼放光的看着姐姐忙活,他虽然是个男孩子,却一点没有君子远庖厨的想法,而且还乐在其中。
他认认真真的跟着姐姐学怎么做皮、做馅料、包月饼、印月饼、烤月饼、刷蛋黄液等。
看着回油后的月饼,他拿起一个最满意递给姐姐,“姐,你尝尝我的做的。”
看着楚寒期待的表情,楚恬掰开月饼,咬了一口沙沙的豆沙,“非常好吃,第一次做,就能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小寒。”
楚寒接过姐姐递过来半块月饼,心里十分喜悦和满足。
又通风了两天后,楚恬把木匠大叔家的库存清空后,新家也就像模像样了。
栓子大叔还在家具的柜门上,手工绘制了竹林、小径、湖泊、小船、蓑笠翁等。
近处长满松树的大山,远处的大雁,冉冉升起的太阳,旁边还有题字“旭日东升”。
这些画,像版画一样,在前世已经很少见了。
她还用曲别针包上了各种包装纸,做了一个非常具有年代特色的门帘子,防止苍蝇蚊子进出。
两个屋子,分别将一个窗子,用图钉摁上了裁开的蚊帐当纱窗。
楚恬和楚寒特意赶在中秋节的前一天,搬到了新家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