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文帝做得对,有人说文帝太狠心了。
就连司马光老先生也忍不住站出来发表意见,他说啊:“这汉文帝杀薄昭,虽然果断但却有损于义。
想当年秦康公送晋文公回国的时候,看到舅父就如同看到母亲一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现在文帝的母亲薄太后还健在呢,她就这么一个弟弟薄昭。
文帝毫不留情地把他给杀了,这不是孝顺母亲的做法啊!”
哎呀,这司马光老先生也是个爱操心的人呐。
不过呢,也有人认为文帝做得没错。
法律是天下共同遵守的准绳嘛,就像咱们现在的交通规则一样,红灯停,绿灯行。
只有不分亲疏,无所回避地运用法律,才能让所有人,都不敢依仗关系去触犯法律。
这薄昭啊,虽然被称为长者,但文帝没有给他选择贤人做师傅,去约束他,反而让他掌握了兵权。
他骄横犯上,敢杀朝廷使者,不就是因为依仗有人撑腰吗?
假设文帝赦免了他,那后来成帝、哀帝时朝,纲废弛的局面又怎么会出现呢?
所以说啊,这文帝杀薄昭,究竟是对是错,咱们也说不清楚。
不过从这事儿,咱们也能看出个道理来:要想宽慰太后之心啊,还是得从一开始就谨慎行事才行!
就像咱们现在开车一样,要时刻遵守交通规则,才能避免出事儿嘛!
哈哈,来了来了,汉朝那点儿事,咱们轻松愉快地聊一聊。
话说啊,汉文帝前十一年,公元前169年。
冬天里的十一月,文帝老爷子突然来了兴致,他分明是想少年时代了,非要去代国串串门儿,看看那边的风土人情。
代国人民一听皇帝要来,哎呦喂,那个忙哟,扫街的扫街,准备美食的准备美食,生怕给皇帝老爷留下个“咦,这家怎么这么不上道”的印象。
文帝在代国转了一圈,心里那个美啊。
第二年春天正月,公元前168年,就哼着小曲儿回长安了。
夏天六月,梁怀王刘揖突然蹬腿了,这刘揖啊,连个儿子都没留下。
这消息一传出来,朝廷上下又开始议论虽当官了。
这时候贾谊就站出来了,给文帝上书说:“陛下啊,您得赶紧想想办法啊。
现在这些封国,一个个都嚣张得不行,再传个一两代,他们就得上天,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了。
这样下去,朝廷的法度可就成废纸一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