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您吧,那比登天还难!
我们拿前朝来比个例子。
聊聊这商鞅兄弟啊,这货可真是把仁义礼智信,全都当球踢了,满脑子都是咋搞大事情,往前冲啊!
瞧瞧他那新法,才在秦国折腾两年,就把那儿的风俗,搅得比鸡蛋汤还乱,真是能闹腾,跟个猴子大赛似的!
秦国那旮旯,家里有点儿银子的,儿子一长大,便忙不迭地跟爹妈分家,那速度比抢红包还快,生怕多待一秒钟,就要交税似的。
穷的呢,儿子一成年,就得出去,给人倒插门当赘婿,唉呀妈呀,这都是啥操作啊!
还有更绝的,儿子给老爸递个锄头,那脸上的表情,活像欠了他个几百万似的;
老妈想拿个扫把簸箕,儿子立马翻脸,比翻书还快,开口就骂,不知道的,还以为老妈是他前世仇人。
这儿媳妇也是了不得,抱着吃奶的娃,就跟公爹平起平坐,那婆婆要敢跟她掐一架,她估计能把房顶都给掀了。
这秦人呐,现在就剩下疼儿子和捞钱,这两件事了,你说这跟禽兽还有啥两样呢?
您瞅瞅现在,秦人那些个臭毛病,还愈演愈烈了呢,一个个都不要脸,不顾臊地瞎闹腾。
做事儿也不想想,合不合适,应不应该,就只惦记着,能不能有好处捞。
现在这世道啊,甚至连亲儿子,都敢对老爹老妈动刀子了,简直是丧尽天良啊!
那些个朝廷大臣呢?
嘿,别提了,整天就盯着那点儿破文书报表,对这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现象,连个正眼都不带瞅的,好像这一切,都理所当然似的。
要我说呀,这整治风俗,引导百姓向善的事儿啊,可不是那些酒囊饭袋的官吏能干的。
他们啊,就会干点儿,抄抄写写的,琐碎事儿,真正的治国理政,他们可是一窍不通。
我说陛下您呀,咋就不着急上火呢?
我可是真心为您捏把汗啊!
咱们得火速确立个像样的制度啊,让君主有君主样儿,臣子有臣子样儿,大家都各就各位,秩序井然。
这样啊,才能让那些父子六亲,都回到他们该待的位置上嘛!
这制度一旦确立了呀,后世子孙就高枕无忧了,君主们也有现成的套路可循了。
要是不搞定这根本制度啊,那就跟蹦极不带绳似的。
这是玩儿命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