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听出来很随意吧。”
“很应景。”周彦笑了笑,又去取出小提琴,把刚才赵季平弹的曲子给拉了一遍,“配上小提琴,效果要好很多。”
对于周彦听一遍就能拉出来,赵季平一点都不惊讶,这只能说明周彦耳朵好,记性好,而且他刚才随性弹的这首曲子也简单。
拉完了赵季平的那一段,周彦又拉了另外一段。
他拉的这一段,和弦走向正好跟赵季平那一段接在一起,但是表现的内容又全然不同。
如果说赵季平的这段是表达了下雪时的疾和徐,那周彦接上的这段则有点快雪时晴的感觉,仿佛有一道阳光照在雪地上,然后雪慢慢融化,大地慢慢复苏。
感受到乐曲的情绪,赵季平也忍不住把手搭在了琴键上,给了一组三连音。
周彦明白他的意思,用一段轻快的旋律回应了这组三连音,之后两人一弹一拉,像是在对话一样,你来我往,最后乐曲推向高潮。
一曲结束,周彦跟赵季平都笑了起来,能完成契合度如此之高的即兴创作,得益于两人强大的乐感。
乐感强的好处就在这儿,即便是没听过的曲子,也能根据听过的部分大概预判出来接下来会是什么样的和声跟旋律,甚至可以凭借感觉知道哪里应该强,哪里应该弱,哪里是重音。
当然,不仅仅是乐感强,也是因为两人经验都很丰富。
虽然是即兴,但也不是胡乱创作,是有遵循规则的。
赵季平笑呵呵地说道,“这是你的琴,你给取个名字吧。”
周彦也笑了起来了,“我就不擅长起名字,而且这首曲子是你起的头,还是你来吧。”
赵季平想了想,说,“叫《清晨·初雪·红太阳》,你觉得怎么样?”
周彦觉得这个名字实在是省事,不过倒还算切题,便笑道,“我觉得挺好。”
“好,那就叫它了,现在我们就把谱子给记下来。”
“行,我来记后面,你记前面。”
周彦找了笔和五线谱,跟赵季平开始记谱。
他们刚开始写,陈恺歌揉着头发走了过来,“你们大清早的就在弹琴啊。”
周彦笑道,“醒啦。”
“不醒不行啊,你们弹的曲子一会儿快一会儿慢的,特别拨弄人。”陈恺歌打了个呵欠,又看到周彦穿着,“还是年轻身体好啊,这都不冷。”
他不说还好,这么一说周彦就哆嗦起来,连忙披着大衣回屋穿衣服去了。
……
等他换完衣服回来,陈恺歌已经知道他们即兴创作了一首曲子,就跟他们说把上午的工作挪到下午,让他们上午好好写新曲的谱子。
随后陈恺歌就先回去了。
陈恺歌走了之后,周彦倒不急了,先去买了点早点,跟赵季平一边吃一边写。
等到谱子写完之后,两人又拿着谱子开始讨论,有没有什么地方要修改。
到了中午,谱子差不多成型的时候,周彦笑道,“后面我把曲子再编一编,让我们乐团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