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粉条成了整个黔州的热门新兴产品。
就连最偏远的明州,都有人听闻风声,开始购买粉条。
四月初,夏清宁收到了皇上、爹娘以及九皇子寄来的信件。
夏清宁心里清楚,九皇子带着军队前往边境,随时都有可能与蛮族正面交锋。
出于对边境百姓和战事的担忧,她率先打开了九皇子的信。
信封上写着“夏清宁亲启”,她看都没多看一眼,直接撕开信封,抽出里面的信纸。
“清宁,见字如晤,我已……”
她略过那些寒暄问候的话,直接寻找关键信息。
九皇子在信中记录的情况很简洁,主要是询问羽绒服的事情。
边境地区天气寒冷,蛮族兵强马壮,肯定不会在夏季和秋季开战。
蛮族属于游牧民族,一直在寻找适合驻扎的地方。
九皇子担心蛮族会在秋天,城中粮食收获时,或者冬季,草原上粮食匮乏的季节发动进攻。
这两个时节对大宋百姓和士兵都极为不利,他十分担心士兵们的安危。
夏清宁放下手中的信,疲惫地坐在椅子上。
明州种植的棉花数量稀少,她之前把种子交给九皇子,让他找农庄培育,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成果。
边境有数十万士兵,即便农庄种出棉花,仅凭农庄里的棉花,远远不够。
黔州适合种植棉花的地方不多,怎样才能种出供数十万人使用的棉花呢?
夏清宁抛开脑海中杂乱的念头,随后拿起爹娘的信。
信里爹娘叮嘱她要注意身体,如果觉得在黔州太辛苦,就回京城,他们一直在家里等着她。
最后拿起皇上的信,皇上从九皇子那里得知了水泥路的事情,对她夸赞有加。
另外,信里也提到了棉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