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宗去世后,仁宗继位,发现每年应付这些来朝贡的蛮酋,都要付出太多的钱财、物资,让财政不堪重负。于是开始约束西南蛮酋,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甚至要求蛮酋们“道路遐远,许五年一至”,此后亦频繁回绝各部落的入贡请求。
原本每年上贡一些不值钱的玩意就能获得的好处,变成了五年一次,引起了众多蛮酋不满。
仁宗1041年,广西广源州壮民首领侬智高,因为不堪忍受交趾国的欺压盘剥,请求上贡归附大宋。但大宋怕惹麻烦,不敢得罪交趾,拒绝收纳。
侬智高走投无路,自建大历国,南征交趾,北征大宋。
1052年侬智高攻占邕州后,改称大南国。大宋派大将狄青南下,与交趾国南北夹击,剿灭了大南国,再现了内战内行的国之本色。
同样,客观上也让南蛮诸部见识到了大宋的铁甲、强弩与杀戮,吓破胆的南蛮各部一下子老实许多年。
此事后来被编成评书《五虎平南》。
当然,狄青的杀戮也没吓住所有人。
交趾国通过这次作战,发现了大宋的色厉内荏的本色,于是在大南国灭亡后,不但一口吞了大宋的广源州,到1075年,更是大胆的三路伐宋,先后攻占了钦州(今广西灵山)、廉州(今广东合浦),次年正月又克邕州(今广西南宁),并屠城三日。
宋民死亡二十余万。
宋神宗和王安石这才派大将郭逵南下抵挡,郭逵连战连捷,最后在富良江(今越南海北部)一战,彻底打败交趾军,俘虏其太子洪真,其主李乾德被迫投降。
可惜,班师后的郭逵并没有受到表彰,反而被贬为左卫将军,功高盖主是宋朝士大夫的大忌,狄青就是前车之鉴,所以郭逵被贬黜之后,也就趁势归隐,总算落了个善终。
而宋神宗见打了胜仗,交趾也投降了,便大方的把边境的广源州赐给了交趾,安抚其不可再次侵宋。广源洲侬氏一族听闻之后,誓死抵挡,争斗数年,虽然无法保卫全洲,但为大宋及后世,保下了广西靖西、那坡两县,被当地奉为民族英雄。
但是现在,随着大宋衰落,地方不靖,交趾国又蠢蠢欲动,大理国也觊觎汉土。
依靠已经四分五裂的宋庭,根本无法保卫南疆,这也是晁盖要率兵急行南下的原因。
十二月二十六日。
在不考虑后勤,又有晁盖光环支撑的情况下,麒麟、天柱、神策、武威、千牛、射声、解烦、云梦诸部抵达交趾边境邕州。
之后开始分兵,麒麟军继续驻扎稳固局势,天柱军向大理国边境挺进,神策、武威、千牛、射声、解烦、云梦诸部返身向广东路、福建路进军。
这招“反卷之术”,让交趾、大理两国不敢轻举妄动。而宋庭各州郡不明所以,见华夏军兵从南方攻过来,都以为后路被断,华夏已经席卷南方,纷纷开城投降。
天启三年不知不觉已经到来。
晁盖也在异地他乡度过了一个新年。
天启三年,二月初七。
广西南路,广西东路、福建路全部纳入华夏治下,人口增加940万。
南部边疆在十三万大军的镇守下,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