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部分时间,百官往往身不由己,但凡遇见强势又昏聩的皇帝,臣子们都会备受磋磨。
可这些熟读圣贤书的官员们,会悍不畏死、以身劝谏,甚至越挫越勇,乐此不疲。
官员们以‘死谏’为荣耀。
除了上一任皇帝,因为他疯了,没人能招架住一个疯子。
但这群整个国家最优秀的‘学霸’臣子,同样也是最‘小心眼’的存在,更可怕的是,他们还掌握着绝对的‘文字话语权’——
简单来说就是,上一任大晋皇帝,在史书工笔上必定会留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将来成百数千年后,都会成为被后人唾弃的亡国昏君。
陈庚年入驻金州行宫以后,留下了徐亨。
这让本在处于惶恐、观望状态的百官们狠狠松了口气。
有老首辅在,至少朝堂不至于真的彻底完蛋。
江县骑兵冲进金州那一夜,禁卫军大统领曾云山率领五万禁卫军出城追杀蛮子。
他们顺着长江南下,在距离金州数十里地外交战,这一战打的并不算激烈,似乎也没有太大的伤亡,但,曾云山却死了!
据说是遭遇到了第三方势力——倭兵的刺杀!
五万禁卫军在三天后返回金州城,得知金州换了新的皇帝,在老首辅出面安抚下,并未制造出动荡。
内阁发给曾云山的密旨,下落不明,存留的‘备份’取出来以后,上面并没有首辅大人的官印,只有上一任大晋皇帝盖的玉玺。
徐亨被新皇陈庚年‘特赦洗白’。
百官对此都心知肚明,但老首辅在朝堂影响力深厚,且备受官员们尊崇。
没人希望来日史书工笔,为天下百姓呕心沥血付出的老首辅,会背负上一个‘反臣弑君’的名头。
既然新君愿意特赦,百官干脆装傻,那一夜究竟发生了什么,没有留下任何文字笔墨记录,所有人都对此讳莫如深。
因为老首辅继续坐镇内阁,当日离开行宫的大部分百官,都决定留下。
只有少部分年迈的老臣,彻底失望寒心,带着对上一任皇帝的心理阴影,告老还乡。
但,留在朝堂的百官,并不代表他们真的‘服气’陈庚年。
近日来,百官们私下经常聚会,商议着一起同仇敌忾,坚决不能再像是上一任似的,被死死压制,任由皇帝胡来!
“登基大典肯定要办的,但是不能大肆办,劳民伤财,百姓们经不起折腾了!”
“对,按照开国皇帝一半的规格来办。”
“备几个好日子呈上去,让那位自己选吧。”
“如今金州城里百姓因为政权更迭人心惶惶,先前大肆征兵、高额税收也让百姓叫苦不迭。近日天气越来越寒冷,听说北方已经下雪了。至少此次筹办登基大典,不能再征税了。”
“国库银子不多了啊,倒是盐、丝绸、铁、米粮、煤等等囤货十分充足。上一位耗费大量钱财,准备用这些东西增养士兵。”
“若是这一位要大肆操办登基大典,吾等一定当朝直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