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时候你并不需要什么精确到飞米纳米尺度的设备,思路才是最重要的。
像徐云当年在学校里的时候,有个实验需要模拟蛛丝的震荡,但一时间又找不到震荡周期合适的设备。
结果有个女汉子当场掏出了按X棒和护X宝,隔着海绵垫完美模拟出了需要的周期数据。
那事儿一度成为了科大的传说,后来徐云他们同学会的时候都还提起过。
当然了。
徐云他们一直有件事没和那个妹子说清楚——后来大家想了想,其实用剃须刀也是差不多的。。。。。。
咳咳,言归正传。
思路已经明晰,剩下的就很简单了。
徐云让发生器保持启动状态,将威廉·惠威尔准备好的几个检波器分法给了众人,对驻波展开了检测。
“这里电压表为0,是个零值点!”
“1。7V。。。。还有比我更大的吗?”
“。。。。。。应该没有了,1。7看来就是波峰和波谷的位置。”
“1。5。。。1。6。。。。1。7,找到了,我这里是个峰值区域!”
一众大佬的声音在屋内此起彼伏,很快,几个驻波的节距就被检测了出来。
“0。26米。。。。。”
看着统计对照后的数值,法拉第摸了摸下巴:
“驻波相消的两点间距离是是半波长,也就是nλ2,那么如此计算,电磁波的波长就是。。。。。。”
“6。5×10^-7m?”
徐云点了点头。
光电效应的主要谱线其实有两条,一是6。5×10-7m,另一条则是4。8×10-7m。
这些尺度在经过驻波的放大后,很轻松就能在宏观世界中测量出来。
换而言之。。。。。。
徐云真的‘捕捉’到了电磁波!
看着纸上的数值,又看了眼手中的检波器。
法拉第在震撼叹服的同时,心中也不由有些唏嘘颓废:
虽然早已知道无法与肥鱼先生相比,但他无论如何也没料到,自己与肥鱼先生的差距竟然会如此之大。。。。。。
这个肥鱼先生随手设计的实验,恐怕就足够现场众人回味一生了。
更别提按照徐云的说法。
这还只是肥鱼先生设计出的实验之一呢。